储君也要不骄不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蒋詹事给太子上完课后,太子还是持弟子礼。
蒋詹事听闻太子已经给武明帝提了要把蒋詹事撤下去,蒋詹事只会照本宣科,谢承也不是幼童了,不需要背诵文章诗歌。
“殿下,这是臣最后一次为您上课了……”蒋詹事心中复杂,对着谢承行君臣之礼。
他昨日接了武明帝的圣旨去安顺府做巡抚,虽说是封疆大吏,但蒋詹事更想留在京城。
安顺府跟青州只有一县之隔。
蒋詹事这个年岁能做封疆大吏也是武明帝抬举他了。
他没什么有怨言的。
“蒋大人,本宫准备了礼品就当是本宫的一份心意,蒋大人到了安顺府若有什么困难,可写信给本宫。
”谢承扶起蒋詹事,让顺子把礼品拿来递给他。
蒋詹事心中感叹,让身边的小吏接过来。
他做了太子的老师,这辈子就打上了太子党的标记。
蒋詹事盼望着等太子即位后,把他这个老师从地方召到京城来风光。
这次只是暂时去地方。
谢承亲自把蒋詹事送出宫,礼数周到,表现出对蒋詹事的重视。
蒋詹事掀开车帘最后看一眼皇宫,放下车帘让马夫走了。
郑山辞知道蒋詹事的事时,蒋詹事已经离开京城了。
兵贵神速,他是急着去赴任,也怕自己在京城待久了伤感便携妻儿一块去安顺了。
没有蒋詹事对他横眉冷对的,郑山辞到了东宫还有些不习惯。
这小老儿头喜欢挼着胡子教训郑山辞,说一些之乎者的话,郑山辞敷衍的应声。
郑山辞真心祝福蒋詹事在之后的仕途一切顺利,身体安康。
年中述职时,他们还能一块回忆往昔,喝喝酒,说说话。
“郑大人快请进来,太子殿下正等着大人。
”宫人见了郑山辞面上带喜。
郑山辞应一声加快脚步,可不能让太子等着。
郑山辞这次给谢承讲的课是晏子春秋《内篇》中的二桃杀三士。
除了要给谢承讲四书五经,郑山辞还要给谢承讲帝王心术,再者四书五经,这几本书现今谢承已经记住了,他从小认字后就开始学这几本书。
科举的人学这几本书是为了答题,谢承学这几本书是为了了解其中的思想,虽说都是学,但学的方向不同。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
”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郑山辞把这个故事讲完,只说让谢承想一想为什么二桃能杀三士。
谢承思忖片刻就有了答案,说道:“此三士是被功劳迷了心智,太过贪婪所以被人利用后自相残杀。
如果本宫是其中三士之一,那么我就会谦让出桃子,本宫说这话也算是马后炮了。
”
郑山辞笑道:“殿下能从中得知道理,这又怎么能叫马后炮。
殿下说得是,比如朝臣们有贪婪之意,贪墨银两,欺上瞒下,他们是不懂这违反了大燕律么?他们只是控制不住自己。
”
“水至清则无鱼,官员贪墨是常有的事。
有的官员贪墨还要孝敬上官,给衙门的人互通,这样就牵扯许多人进来,官官相护形成一个利益链,这样就是最麻烦的。
他们都相互隐瞒真相,这事就不好查。
哪怕是有有心人要来查,也要顾及这涉事的官员之多。
”
谢承沉思片刻道:“这些官员需分化击破,既是利益交换,但还是有人对利益的大小不满意,这便是突破口。
所以党派之争也是他们利益链上的一环,党派多了,对朝廷来说并不是好事。
官员事事都想着争抢,哪还有心思放在江山社稷上?”
谢承冷冷说道:“只顾自己的小家,掠夺朝中的利益,分明是鼠目寸光,利欲熏心,非是忠臣良将。
”
郑山辞心中赞同,“殿下所言极是。
”
谢承收敛眼中神色,随即说道:“说来利益便最能体现一个人,也能操纵一个人了。
晏子能用二桃杀三士何尝不是对人心的把握,本宫倒是颇为欣赏这晏子。
”
郑山辞哂笑,要是真有这样的人,谢承也要防备着,这都是做帝王的通病。
授课完毕,宫人给郑山辞倒了一杯热茶。
郑山辞正是口干舌燥时,端着茶杯还是慢慢的喝下。
谢承见状吩咐小顺子:“你去把父皇赏赐的蒙顶茶给郑大人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