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承跟谢澹走上前来。
武明帝挨个摸了摸他们两个的头,“以后不管江山交给你们其中的哪一个,你们都要好好的爱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你们做了皇帝不要目下无尘,要多出来看看,他们的生活都是依赖着你们。
”
王凤君闻言笑起来。
武明帝指着在路上行走的人,在街边买吃食的商贩,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值年少的书生,牙牙学语的孩童。
“那是你们肩上的担子。
”
谢承直面这一切,他感到了自己肩膀上的重量,谢澹面容也有几分肃静。
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息,他们融入其中。
而他们还有一个责任就是保护好大燕,才能留住这烟火气。
武明帝把两个儿子说了一顿,他自觉自己还是有当老师的潜能,一家人回了皇宫。
晚上谢承一个人躺在床上,他想了想,不管父皇让谁当太子,他都会是心甘情愿的。
翌日一早,文武百官站在金銮殿上,等百官先把手里的事说完了。
冯德手里拿了一份圣旨。
郑山辞心中一跳。
第143章大红人
冯德的声音在金銮殿上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嫡长子谢承,勤勉好学,品行高洁,才德兼备。
朕观其行,察其心,是社稷之福。
朕欲将江山社稷托付于贤能之人,是以册封谢承为太子,以承朕之基业,统御天下万民。
望太子能恪尽职守,造福万民,不负朕之所托。
钦此!”
谢承站在最前面领了旨意。
他看向武明帝,武明帝冲着他认可的笑了笑。
谢承的眼睛有些酸涩。
原来在父皇眼里他还是能担大任的,他可以担起这样的责任。
他的心仿佛注入了热水,变得滚烫起来。
“儿臣领旨谢恩。
”
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闻言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
他们朝臣还未站队,武明帝就已经把太子的人选定下来了,这般就让朝臣们少了猜忌,朝中的动荡也减少了。
郑山辞不知道武明帝会选择谁做太子,这般选了大殿下,郑山辞也不觉奇怪,他为谢承高兴起来。
冯德又念了一份圣旨,这圣旨就是封二皇子为齐王。
下朝后,朝臣们都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有要事要商谈。
现在陛下把太子的人选定下来了,他们就要派人到太子身边,亲近太子,以后等太子上位后,自有他们的好处。
长阳侯的脚步轻松,并未半点动容之色。
他回到兵部,瞧见兵部的人也是小声的在议论太子的事,长阳侯美滋滋的正打算回去,自己关着门高兴一下。
一个老侯爷喊住他,“老虞,还是你有先见之明,让你家二儿婿做了少詹事,只有你们家不慌不忙的。
以前你儿子是陛下的伴读,现在你们家又有人在太子身边了,这还是师生情谊。
”
老侯爷说着心里就发酸了。
这下虞家又要得多少便宜,这般比他们家以后还要富裕,这子辈有出息啊。
不管他们之前如何想老虞让一个寒门进士做了儿婿,现在都是眼红得厉害。
这样有潜力的儿婿,谁不想要。
这榜下捉婿,也没抓到一个像郑山辞这样的。
有的勋贵还去三甲进士里看了,都不符合他们心里的要求。
这般想来这郑山辞是真的给虞家带来了好运气,他就该落在虞家,旁人都没这个福分。
长阳侯笑道,“你说这话,让我自己好接。
当初山辞到了新奉县,我还想给他使劲去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