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她正好再给小食摊找个帮忙的。
对于帮忙的人,秋语若思索再三,决定问一下苏淮,看他愿不愿意让他家的次子拜自己为师。
还是那句话,出门做事,身边必须要有跟自己一心的人,特别是和手艺相关的,更是得自己人才行。
以前她不让二妹跟着出门,是因为她长的太好了,担心护不住她,现在苏云廷醒了,出门就能挣二百两回来,更不用说他以后还有做官的可能,所以秋语若在苏云廷醒来后,就把带着两个妹妹做生意的想法完全放下了。
自己的妹妹不行,就找人品上信得过的。
只论人品,秋语若认识的人里面,再没有比苏淮夫妻更好的了。
苏淮夫妻育有三子两女,长子和二妹同岁,次子小一岁和平安同岁,可能是连生两个孩子亏了身子,下面三个孩子最大的也只有八岁。
长子和次子之前都读书,次子今年突然就不想去学堂了,十二岁的男孩,要力气还没有,秋语若听说苏淮最近正要送他出门学手艺。
所以她就专门去了苏淮家一趟,找苏淮嫂子先问一句,看他们愿不愿意让次子拜自己为师。
秋语若的意思是让她晚上和苏淮商量一下,却没想到苏淮嫂子当场就答应下来。
苏淮嫂子拉着秋语若,说:“语若,你的手艺全村再没有比我们家知道的清楚的了,你愿意收我们二小子做徒弟,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福气,我们没什么好商量的,现在就让他给你磕头,明天我和他爹再上门,把拜师的礼仪都全了。
”
秋语若只是试着问一问,既然人家直接答应了,她也不瞒着:“嫂子,我是计划着去县里开店,因为是手艺买卖,身边跟着的人必须得和自己一心,才想着再收个徒弟的。
所以,到时候孩子是要离开你们身边的。
”
苏淮媳妇听完就笑:“能出去见世面是好事,放心吧,我们不拦着。
”
第二天,苏淮夫妻就带着次子苏超,正式去了秋语若家,让儿子拜了秋语若为师,全了拜师礼。
上午拜的师,下午秋语若就带着他去了小食摊,一直带了他三天,就知道这个孩子在厨艺上,和平安比还是少了两分天赋。
秋语若对此看的很开,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厨艺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