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72节

首页
    以前一样白白嫩嫩,乖巧可爱,只是听到这句话后,萧宝玄眼眸里不由得盛满了然的笑意:“皇兄且看允哥儿方才一路都欲言又止,便知道他肯定差不了。

    ” 真考砸了压根不是这种状态,只有自负却无处夸耀时,才会这般焦灼。

     三皇子是信任宝玄的,这小家伙虽然看着呆呆的,但其实脑袋比他可灵光多了。

     他倒是还注意到了另一件事:“刚才允哥儿出考场前,还有一考生被建康府学给接了过去,排场丝毫不输咱们。

    这考生究竟是何来路,怎么从前竟没听说过?” 萧宝玄眨了眨眼,近来母后给他安排了一个侍卫,经常同他讲外头的事情。

    萧宝玄轻而易举便从回忆中找到了对应的人:“应当是那位建康府学重金挖过来的学子。

    ” 三皇子惊奇:“重金挖过来,厉害不?” 萧宝玄点点头:“据说是临州学子,在江南一带很是有名,建康府学大概是想要压国子监一头,费了不少劲才搜罗了这位人才。

    ” “几时挖过来的?” 萧宝玄淡然道:“半年前。

    ” 半年前?那可不就是专门为了应对这回乡试么?三皇子摸了摸下巴,如此看来,这位当真不容小觑。

    建康府学自从数年前败于国子监之后,便一直安分守己。

    本以为他们是认输了,不曾想暗地里竟然还憋个大招。

     “那允哥儿这回岂不是危险了?”三皇子忽然紧张起来。

     与此同时,回了建康府学的祝离正被人追问起了此番乡试情况。

     祝离少年成才,如今不过二十有三,正是头脑清醒、耳聪目明之际。

    不过片刻,他便将乡试的考题以及自己的答卷复述得七七八八,后面甚至还将自己做的那道策问给复写了一遍。

    不说一字不漏,也差不了多少了。

     建康府学的先生们围着这篇文章端详了许久,越看越满意。

     此番乡试乃是地方官员出的考卷,同礼部无关。

    而出卷的那些考官都是主和派,跟他们建康府学如出一辙。

    可以说,建康府学的学子天然适合做这道策问题,这次乡试,属实是他们讨巧了。

    若是换了主战派来出题,并没有这样的好运道。

     立场一致,考官们自然会下意识地偏袒他们,甚至朝政的官员也会更愿意提拔亲近自己的一派。

    更不用说祝离诗才了得,灵气逼人,便是整个建康府学加在一块儿,也及不上他一根手指头。

     建康府学的王山长此刻盯着祝离两眼放光,这可是府学最后的指望了,他们被国子监压了这么久,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身的火气。

    可惜建康府学这几年来渐渐落寞,在科举上始终赢不了国子监的学生府学诸位先生多番考量之后,才将这位文采斐然的祝离给请了过来压阵。

     “好孩子,你赶紧回去休息吧,养好身子,回头先生们再带你去参加文会。

    ”想要会试取得好名头,便得多在文会上露脸,这名声起来了,日后殿试才能叫陛下放在心上。

     而与国子监恩怨颇深的黄绕不由得提醒:“还得注意一下国子监那个宋允知,他今年也下场科考了。

    ” 祝离不止一次听到这个名讳,起初他还真有几分忌惮,后来知道对方年龄比自己小了足足十岁,祝离便觉得身边这些人都在杞人忧天。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即便天资再出众又能如何?他虽没有看过那孩子写的文章,但却听过几首流传出来的唱和诗。

    中规中矩,没有多少灵气,于诗赋之上天分如此平淡,想必文章也只是平平。

    祝离在临州也是远近闻名的天才,他成名的年纪也不比宋允知大,这么多年被周围人奉承褒扬,难免带了些自傲的心态。

     当下见府学的先生们还不忘拿他跟那个小孩比较,祝离便觉得有些刺耳:“何必一直同他比?” 黄绕正想提醒对方,宋允知那小子邪门的很,碰上他就没赢过,却被王山长使了个眼色,硬是压了下去。

     等祝离回去休息后,王山长才道:“你解释那些也无用,钟离毕竟没跟那孩子打过交道,明日后相处过便都明白了。

    ” “只是担心这回——” 王山长打断:“这回乡试不用忧心。

    ” 这点把握他还是有的。

     宋允知完全没有这个危机意识,他自我感觉棒极了,回去之后用完膳睡了一天,第二天便满血复活。

     家里人昨晚一天是整整齐齐,但是今日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做。

    贺延庭去上课了,唐懿去教书了,只剩下宋瑜还陪着儿子。

    可是宋瑜也贴心,生怕自己问多了给儿子压力太大,愣是没有过问乡试的事儿。

     宋允知没有吹嘘成功,心中总不得意,等到了下午,他竟然悄悄摸摸地跑去了侯府,找谢蕴痛痛快快地说了一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