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师徒俩,没人会搞事了。
陈素还在娓娓道来,他没有掺杂多少情绪,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已:“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以中国居军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
如今北戎窃居中原,虐杀汉人,进犯边境,罪恶滔天,人神共愤,天地不容,请陛下应高.祖之誓,十年内讨伐北戎,驱除鞑虏,收回两京,扬我国威。
”
先帝当初确实说过,要夺回北方,这点不容置疑,反驳便是对先帝的不敬。
唐郢等人攥紧拳头,好家伙,陈素果然有打着北伐的念头,这回更离谱,连时限都明明白白指出来了,这是要干嘛?十年,便是再给他们十年也未必能赶得上北戎。
国威那种东西,他们根本就没有!
更可怕的是,三皇子也出列了:“请父皇驱除鞑虏,收回两京,扬我国威。
”
众人呼吸都慢了,还好只有三皇子。
三皇子母家姻亲很是纠结,殿下都开口了,他们是跟,还是不跟?
可紧接着,随行的兵部、礼部、鸿胪寺等官员以及诸进士、国子监学生都出列了。
众人撩开袍子跪于殿中,异口同声:“请陛下驱除鞑虏,收回两京,扬我国威!”
众人跪得整整齐齐,语调铿锵有力,响彻金殿。
围观的官员都愣住了,根本没料到连自己人也这么疯。
难道他们出使一趟,也把脑子丢在北戎了?
御史大夫对着自己的心腹使劲使眼色,纵然是为了合群也不该这样冒冒失失地站出来。
更何况,在外出使想要合群也就罢了,回了夏国,这两人根本没必要跟这群愣头青同流合污啊。
这会儿出什么头?御史大夫瞪着眼。
给他回去!
黄御史跟邹御史装作没看见,坚定地跪在殿中。
他们是窝囊,可是窝囊了这么多年也窝囊够了,眼下就想站出来替北方声明两句,若不然,都对不住他们受的苦、吃的罪。
宋允知仗着人小,跪在那儿压根没有人注意到他。
今日也不用他出头,先生跟三皇子顶在前面就够了,而且,陛下跟先生的立场是相近的,今日他们请命,陛下心中不可能没有触动。
众目睽睽之下,陛下起身了。
他下阶,将陈素扶了起来,在朝臣们担忧的神色中,缓缓开口:“高.祖之誓,朕必勉之。
即刻起,练兵备战,务必要在五年内收回故土。
”
唐郢等人:“……”
好家伙,陛下真敢想啊。
第77章回家大王子阴魂不散
小朝会结束后,使臣们依旧被留在宫中赴宴,余下官员也勉强被留了下来。
他们本想甩脸子,可在陛下跟前,做这些小动作又着实不好,只能眼睁睁看着陈素等人风光无限。
出使一趟,一个个倒是变得悲天悯人了,打着先皇遗诏,恨不得昭告天下自己有一副菩萨心肠,一心惦记着北方的遗民。
好在今日之事不会外泄,若不然,天下的文人百姓又该被他陈素给蛊惑住了。
他们倒是表现得痛快了,可苦了自己这些人。
陛下放言五年内收回北方失地,天子发话,他们能抗旨吗?如若收复不了,又不知哪个倒霉蛋要背锅了。
陈素等就是个祸害!
不少人赌气一般地坐在席位上,期间也酒水都没吃上几口,光顾着生闷气。
御史大夫最为憋屈,不知道瞪了黄、邹二人多少眼。
自家人知晓自家事,御史大夫心里门清,这俩人就不是什么忧国忧民的官员,怎么出门一趟变化这样大,不会是被鬼迷了心窍吧?
这样明晃晃的眼神,两位御史岂能不知?可是他们也只能低头吃菜,故作不知了。
今日跟着三皇子起事,他们的确硬气了一回,但是硬气过后又有些后悔,毕竟日后还得回御史台讨生活。
罢了罢了,这次过后他们便跟三皇子、陈素等人划清界限,自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想必御史大夫是能够理解的。
陛下跟陈素等人了却了一桩心事,反而宾主尽欢。
宋允知桌上也有酒盏,他瞄了一眼,发现里头竟牛乳。
晃了晃酒盏,宋允知感叹一句,还是回来好啊。
宫宴结束后,陛下厚赏诸人,并给众人放了五日的假,许他们归家,好好休息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