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37节

首页
    卫盯着不好说什么,晚上回去恨不得扎小人诅咒! 好不容易等到所有的菜地拾掇好,二人怀着满腔地期待去跟几个侍卫请示,本以为这次终于能功成身退,不想等来的只有冷冰冰的拒绝。

     三皇子快要疯了:“为何,我们不是帮了宋允知吗?你到底有没有跟父皇交代?” 侍卫平静地道:“二位皇子近来的表现,属下等皆已上报给陛下。

    陛下也甚是满意,只是觉得,尚且不够。

    ” “这还不够,还要我们如何?”二皇子质问。

     侍卫不紧不慢地提醒:“陛下自有他的考量,待到合适的时机,一定会让两位殿下如愿的。

    况且,当初不是二位殿下闹着要来国子监的么?” 没苦硬吃,说的便是他二位了。

     二皇子深吸一口气,看向三皇子,他不该听信萧彻这个蠢货的建议,不顾母妃反对执意跑来国子监,现如今落得有家难回的地步,真是悔之晚矣…… 三皇子还不知道他的好二哥已经抱怨上了他,仍在怨恨父皇偏心,同样是皇子,为何他们二人要没日没夜地卖力,还要忍受脏污腥臭,老四却什么都不用做?不就是中宫嫡出么,又不是嫡长子,究竟在娇贵些什么?往上细数千百年,庶出的皇帝就不是皇帝了?身在皇家,那点嫡庶本就没什么相干。

    说来说去,还是父皇偏心!可恨他的母妃不是皇后,否则,哪里有老四那个小崽子风光的机会? 父皇如今就是吹毛求疵,让他们跟着那个傻蛋宋允知种菜,还真以为能成啊?宋允知若是一直种不出,他们难道要一辈子就在这儿蹉跎岁月? 不成,他绝不允许此事发生! 这二人盼着离开国子监,远道而来的北戎跟燕国的学生却迫不及待想要入国子监读书。

    他们不少人还不会夏国官话,或是只会一点儿,日常交流还行,可若要读书便显不足。

    朝中官员为免他们来日听不懂先生的话,闹出矛盾有伤两国邦交,遂特意安排他们先学会夏国的官话,再派翰林院的先生给他们一对一补课,否则跟不上国子监的课程,便也太尴尬了。

     众学子已经补了快一个月了,早已等不及要出门。

    然而夏国的先生太墨迹,总觉得他们学得不够。

    燕国的学生还好,北戎的几个学子已经忍不住发了几通火了。

     北戎势强,夏国势弱,哪怕他们来此之前,家中长辈再三告诫他们认真读书、盯好燕国,但这些学生们耳濡目染,还是沾染了长辈们面对夏国人时的盛气凌人。

    夏国天生比他们北戎人矮一头,夏国领土也早晚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再者,他们是贵客,夏国岂有违拗贵客之理?信不信他们直接一封书信寄回北戎,倒时候夏国人还不得跪着过来道歉。

    区区弱国,不过是仗着文教之兴,怎敢如此怠慢他们? 翰林院的先生见这些异国学生狂妄自大还学不好,也懒得费心教了,遂入宫回禀陛下,就说他们已经教得够多了,但对方不领情,仍要去国子监闯一闯,自己这几个做先生的也束手无策。

     皇上听着属是无奈,连单独的补课都听不进去,还能指望他们听懂国子监先生的课?这不是强人所难么。

    可他们既不愿意学,强迫也无用,皇上嘱咐道:“挑个合适的日子,安排他们入国子监吧。

    ” 说完,皇上不禁对陈素升起了点愧疚之心。

    这批异国学子进去后,想来也是令人极头疼的。

    但是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陈素既然能干,就索性多麻烦麻烦他了,一事不烦二主。

     皇上还想起,自己两个儿子近来表现十分不错,只是仍然不知兄友弟恭,可见他们反思得还不够彻底,得继续。

     翌日,宋允知等便听说有一批新学子要来读书了,只半日过去,他们便亲眼见到这群人来了国子学。

     北戎学子中,有一名叫金隅生的男孩儿,年仅十三,乃是先前北戎使臣金质羽的侄子。

    踏入国子学后,金隅生头一句问的便是:“何人是宋允知?” 第46章神气以允哥儿为原型的创作 国子学下舍各斋陷入一阵长久的缄默。

     众人无不紧张地望着宋允知,担忧这位刚入学的异国学子是否特意前来找茬。

    唯有二皇子三皇子还有王承台心中暗自期待,若是北戎学生能将宋允知给揍一顿,他们还是乐见其成的。

    这小子最需要一顿毒打,必要时候,他们甚至还能跟过去添两拳。

     可惜他们期待中的场面没有出现,宋允知坦然出去,站在台阶上,挑眉望着对面北戎学生:“在下便是。

    ” 他,宋允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根本没在怕的。

    况且这是夏国的国子监,他若是真被外族学生殴打,朝野上下都得跟着一齐丢人。

     那金隅生却只是上下一扫,将宋允知一寸不落地打量完,最后轻蔑地低笑一声:“还以为真有三头六臂呢,原来也不过如此。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