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4章

首页
    淮之进门,他就转身离开了。

     刚才出来的时候,沈淮之身上装了十两银子,想来怎么都够了?好不容易来一次府城,他得先打探打探,府学附近的几个巷子哪里适合住人和做生意的,赁资多少,以免到时候来两眼一抓瞎,连个住所都找不到。

     沈淮之被门房迎了进去,一直送到正堂前方才离开,里头只有一个奉茶的侍女,请沈淮之坐下又上了茶,然后才开口询问此番来几日,可需住在杨宅等等,沈淮之一一答了,最后给了二两银子的束脩钱,这位侍女才带着沈淮之去侧屋寻杨夫子。

     这间屋子是杨夫子的书房,也是日常用来教授学生的地方,这会儿杨夫子正在写字,见他们进来,摆摆手便让侍女出去了。

     沈淮之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学生是游江县四方镇的沈淮之,去年侥幸得中秀才,因故无法在去年入府学,只能在家自学,今日为了求学冒昧打扰,还望杨夫子莫怪。

    ” 杨夫子已年过不惑,华发渐生,看着面容可亲,倒不像严格的夫子,反而像路边的老翁,沈淮之说完话,他便招呼人上前坐下,温和道:“既是求学,可带了功课?” 沈淮之立马从书箱里拿出课业,双手递了过去,杨夫子没再多问,低头开始翻看沈淮之的课业。

     良久,杨夫子才抬起头,“学问还算扎实,不错。

    ”夸了一句,随即便是考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何解?”1 桌上自有纸笔,沈淮之思考片刻,便执笔书文。

     …… 杨夫子当年也是苦出身,自然知道农家子求学不易,沈淮之既然上了门,他自当竭尽所能。

     等沈淮之走出杨宅时,已然日暮西斜了,他一抬眼便看见墙角蹲着的林樾,手里还举了个糖葫芦,沈淮之大步上前,搀了一把把林樾从地上拉起来,才问道:“怎么不在客栈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