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四)
李君遥小朋友在十二岁这年,结束了自己长达六年的抗病史。
她终于停药了。
虽然体质的适药性很强,但这六年她也有受过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有过频发的呕吐,也有过关节疼得只能暂时坐轮椅。
她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情况特殊,所以从来不参加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活动。
六年里,在爸妈的呵护下,她连感冒发烧都没有过一次。
在“珍爱生命”这一点上,长大后的小遥遥和她妈妈的想法如出一辙。
也是在这一年,她向两人郑重提出了,她要放弃别的爱好,专攻小提琴演奏,理由是“只有和小提琴的琴声搭配起来,数字才不枯燥。
”
琴房外,对艺术兴趣乏乏的李佩央用胳膊碰碰旁边的男人,他耳朵凑过来,她低声问他:“老周,女儿最近说的话,你听得懂吗?”
不止是学琴的事,进入青春期后,她时常感到自己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了。
对音乐研究也不深的周庚礼犹豫地点头,“懂...一点吧。
”他说,“可能音律在她耳朵里,和数学能产生关联。
不是有个叫巴赫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我小时候很喜欢。
像数学公式一样,很有意思。
”
“哦。
”李佩央会意地点点头,继续看向琴房内,他们新请的名师正在指导小姑娘演奏。
若有所思地看了会儿,她又实在忍不住跟他小声说:“可是老公,我们宝贝的数学一直...不算太好啊。
”
“呃...”这让一直负责女儿数学的老父亲,也难为情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摸了摸头。
怎么说呢。
会学的不一定会教。
会教的也不一定能教得了自家孩子。
他们夫妻俩一直崇尚快乐教育,几乎没给过孩子压力,或者学校以外的学习任务,但其实他们心里也一直想着,就算自由发展,遥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毕竟他们俩基因都不差。
直到一次次小测的出现......
在孩子面前,他们当然会无条件地鼓励和夸赞,但是关上门,夫妻俩也要坐下来缓一缓。
周庚礼会安慰她,“遥遥的语言成绩一直很好。
”
“这倒是。
”李佩央也很认同,“每个人天赋点不同。
我语言能力就一般。
”
“是。
”男人附和,“比起理科,我文科也更好一点。
”
李佩央看他,“那你...数学考过这个分数吗?”
周庚礼:“...我没考过满分以外的分数。
”
“...我也没有。
”
头忽然又有点疼...再缓一缓吧。
“不过,我发现咱闺女在图像方面很有想法。
她跟我画画时,一些光影效果处理得很好。
”周庚礼搂住老婆的肩膀,拍了拍,“以后几何应该能不错。
”
李佩央笑了,头靠着他肩膀,温柔的目光还是看向屋内的小姑娘,她笑着说:“算了,随她吧。
”她现在很开心,不是吗。
谁说人的一辈子只能有一个梦想呢。
如果能重活一次,李佩央觉得,有机会,她也会去尝试一些别的可能性。
她的人生是立着标杆的,她只要朝着那里走就好。
可人生也非狭路,四处种鲜花,最后也能收获一路芬芳。
都随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