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兵权,大约也有一席之地。
皇后其实没有占到大便宜。
几人在崇德殿会晤,落座之后都相信彼此已经明白在先帝暴毙这件事上,太后到底做了什么。
她的计划其实并未成功,没有矫诏,没有篡位,太子也还活着。
而这一切都仰赖太子聪明知机,见势不妙首先命内侍传信给齐昭昀及惠王,又命人在宫内喧哗,传出消息。
从人其实不敢喊陛下已崩,是太子当机立断,命他们这么喊叫的。
消息传出宫外,皇后就输了。
她的本意绝不会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都已经到了毒死皇帝这个地步,她难道想扶持并非亲生的太子吗?只是齐昭昀召集百官,赵渊率兵入宫,速度都太快了。
不仅惠王能够完全压制皇后掌握的金吾卫,齐昭昀还拿下了身在京中府邸的皇后幼子,信王赵池。
如果皇后要扶持一个儿子,那么选谁最好?赵池年轻,且在外一向有颇类皇后的赞誉,母子感情极深。
不是他,这个人质也是有用的。
等到惠王入殿,要在群臣面前宣读自己手中的密诏的时候,皇后也就彻底输了。
这倒不代表她就无话可说了。
她说曲夫人来报陛下病笃,自己前往探视,看着皇帝咽气,为太子打算,准备封锁宫门,稳定形势,这倒也不也是说不通。
信王在太子继位之后,才被允许进宫奔丧。
这时候崇德殿众人,正在拟定继位大典该有的章程,皇后一派的势力遭到前所未有的排挤和打击。
太后之位固然尊贵,但有权的太后和无权的太后并不是一样的待遇。
眼下的太后就无人在意了。
先帝身故之后,新帝年纪太小,是无法真正掌握大权的。
此时此刻重臣分权在情理之中。
现在所要研究的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