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恰与梨花同梦 第11节

首页
    心的日子,等老了,有封地、有食邑、有奴仆……婆母不如多操心你们一家往后的生计,至于我,就不劳你费心了。

    ” 反正这场内战,看得大家身心舒畅,只不过乐工们毕竟是外人,久留不得。

     回过神来的家令忙进来,把她们都领了出去,嘴里念叨着:“孙丞先带乐师们回梨园,一应费用和赏金,我明日派人送到。

    ”顿了顿又特意叮嘱,“先前的见闻,不要透露出去,这是公主府的家务事,还是免于议论为好。

    ” 其实这种吩咐不过是走个过场,在场那么多宾客,根本瞒不住。

    不过太乐丞还是连连应承,乘着夜色,带领众人返回了梨园。

     后来听说葛驸马不愿意和离,长公主也没有相逼。

    彭王把葛家人全都清扫出了上都,一个未在朝中任职的驸马,何去何从根本没人关心。

    照着春潮的话说,他不愿意和离也由他,只要脖子够硬,顶得动绿帽子就行。

     苏月想,吃够了婚姻的苦,未必会急于再找男人吧!不过长公主和前尘旧事作了了断,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第16章 不过那天刘善质的拔刀相助,苏月记在了心上。

    等得了机会,她当面向她道了谢,“我从未遇见过这样的事,一时慌张,不知道如何是好。

    多谢你,紧要关头替我挡了酒,让我免于在那样的场合出丑。

    ” 刘善质倒有些不好意思,含糊应着,“不必客气。

    这种事我见得多了,不过三杯酒而已,不算什么。

    ” 苏月以前对她的印象并不好,尤其她一门心思执着于白少卿,即便人人都说她是宜春院第一,她也没敢向她讨教过琴艺。

    后来又出了换琵琶那件事,彼此间的矛盾更深了,要是没有长公主府挡酒那件事,苏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和她打交道。

     然而就是紧要关头的挺身而出,让她重新对她有了认识。

    或许她也是个有侠义心肠的人,撇开感情方面的一根筋,也是个可堪结交的人吧! “以前的事,就此两清了。

    ”苏月道,“往后我愿与娘子和洽共处,多个朋友,总比多个仇敌要好。

    ” 刘善质自打上回受了她的恩情,对她也有了改观。

    只是心里怯懦,怕她瞧不上自己,才不敢轻易向她示好。

    这回她主动接近自己,实在是意外之喜。

    其实女孩子之间建立友谊并不难,就算有些纠葛,解开了,说和好也就和好了。

     “那件事,原本后果很严重,哪里是三杯酒能抵消的。

    我还是欠着辜娘子的情,留待以后慢慢报答吧。

    ”她说着,抬起了眼,几次欲语还休,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苏月知道她要说什么,自己先道破了,“我和白少卿,当真没有什么,请娘子相信我。

    ” 刘善质叹了口气,惨然道:“我也明白,是我捕风捉影了,仿佛找个人怨恨,就能给自己交代似的。

    ” “娘子当面问过少卿吗?”苏月想了想道,“前几日我在园里遇见过他,据说是去陪都公干,没在上都,你找不见他,或许就是这个缘故。

    ” “可他如今回来了,也还是没有见我。

    ”刘善质苦笑了下道,“是我缠人,缠得太紧了吗,他怕我了……我只是心里没底,患得患失。

    他是朝廷官员,我不过是个伎乐,我配不上他。

    ” 所以爱让人卑微啊,如果不爱,自己就是三只眼的马王爷。

     苏月见她痛苦迷惘,也找不到说辞来安慰她,只道:“你们是在梨园相识的,他早前没有嫌弃你,现在也不能因此挑剔你。

    或许就是公务忙,或者家中有事,顾不上了。

    ” 刘善质调转视线望向她,“可他进来巡园,见了你,却没有时间见我,实在让人伤心。

    ”言罢略顿了下,又对苏月道,“我的话,兴许会让你反感,但我还是要说,他对你,颇为上心。

    ” 苏月愣了下,“少卿的确提拔过我,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想是你误会太深了。

    ” “梨园那么多前头人,你初来乍到,他为什么只提拔你?”刘善质道,“他不是那种急不可待的男子,既然栽培你,就说明对你另眼相看了。

    ” 明明知道人家有异心,她也没有骂上两句,这让苏月很不解,“那你还念着他?” 刘善质陷入沉默,良久才道:“与其说念着他,不如说我对离开这里,始终有执念。

    我们前朝的旧人,都是签了身契的,如果没人助你,这辈子只能熬到死。

    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他,他说过,要带我出去的。

    况且我心里也确实喜欢他,早前海誓山盟,言犹在耳,他应当不会骗我的。

    ” 所以那么多的痴情女子不到黄河心不死,苏月也没法过多劝解,只好含糊安慰两句,就同她别过了。

     时间缓慢地流淌,出了正月,天一里一里暖和起来,上都内外终于染上了一层春色。

    冬日排演在大乐堂,点着火盆才不至于冻僵手,到了春天,太乐丞下令挪到夹城中间的那片空地上,乐场很简易,四周拿行帐围起来,内敬坊、太乐署和吹鼓署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共演。

    因为地方够大,连小部也露面了,一群孩子吱吱喳喳地套近乎,围着她们叫阿姐,日子忽然变得热闹起来。

     颜在很喜欢孩子,望着他们感慨不已:“看见他们,就想起家里的侄儿了。

    ” 苏月调侃她:“你才多大年纪,家里的侄儿和你一边高了?” 颜在直咂嘴,“我就是这么一说嘛。

    ” 反正想家,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她的乡愁。

     然后引发乡愁的机簧靠近了,初四排演那天见过的绝色少年走到她们面前,扬着一张明媚的脸问她们:“春暖花开了,阿姐可要摘花?” 之前听春潮说起过,小部的围墙外有两棵很大的桂花树,每年前头人都会托那些小乐工帮着摘桂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