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的大户牵头下,府衙出了点兵丁,又在镇上招募了乡勇,浩浩荡荡上山捉贼。
好歹是共患难的同伴,在大家有危险的情况下,他也做不到自私自利地跑掉,所以赶紧又跑回来报信。
末了,他又为自己辩解了一句,我当时偷跑是因为回去无望,心里想着不如先下山混一下子看看。
可是现在有危险了,我要是不回来报信,那就真不是人了。
我是真的把大家当朋友的,大家快想想办法吧。
林小寒见大伙不由自主地看着自己,暗自长叹,柔和地对李彬说,其实没有人怪你,去留自愿,我们又不是基地,不会囚禁任何人的。
你能回来报信,说明真得担心大家的安危,反而我们该感激你。
可是,她看向大家,让大家失望了,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下山的次数多,但拿到的东西却不多,而且都和衣食住行有关,贵重的东西丝毫没动过,这说明山上即便有盗贼也是一小伙毫无威胁、不成气候的穷苦散沙,否则早就血洗镇上了。
古人也不是呆子,这是一想就透的事情,要不然也不会只派十来个衙役坐镇。
目的只是想吓跑盗贼罢了。
可是后面还有一百多人的乡民呢。
李彬不解地问出了大家的心声,吓跑我们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吧?
一壮声威,二壮胆。
老百姓都是这样的,干什么事人多心里才踏实。
林小寒打了个比方,如果你家腌的几斤肉被偷了,虽然损失不大,但你心里依然会窝着火。
同样道理,镇上的百姓当然也是心里有火,火气越积越大,肯定要找个宣泄的途径。
古代的衙役和现在的警察一样,为了几袋米、几床被子,总不值得出警的。
所以百姓就得找镇上有威望的人主持公道,这个大户也许不在乎损失的那么一点东西,但在百姓心中树立声望的事肯定还是愿意做的。
不过真要剿匪捉贼何必敲锣打鼓呢,这不是明显地告之匪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