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章

首页
    答墨卷,上面的考题便用了众人口中所谓的异端邪说,诸位考生对其极尽注解,大谈特谈,这样一来若他们所说的罪责为实,那各家谁也逃不了。

     满朝大臣哑口无言,只能纷纷附和其言谈无罪。

     隔年春天,苏慕嘉再次负责选官一事,这么大的事情凭他一己之力当然办不下去,只是他行事一向张扬,替翰林院和吏部挡了不少恶名。

    好在这一次选试没出什么大乱子,寒门庶族入仕的门路既然已经被打通,那这么久以来推行新政,吏部改革的事情也终于算是见了成效。

     苏慕嘉功劳加身,被任命兼以司隶校尉一职。

    司隶校尉是李祁特许之官名,未设品级,有“上察宫庙,下摄众司”之权。

    监察京师百官,实权甚至在都察院之上。

     这样一来,苏慕嘉才真正成了朝臣们所忌惮的存在。

    之前的都察院其实并没有多大用处,比如谢兴良之流,他们受世家所成,却也受世家所累。

    因为还要顾及身后庞大的家族各种利益纠葛,做起事来左右掣肘,生怕得罪了人。

    所以朝廷才需要像苏慕嘉这样的人,无牵无挂,做起事来就没有顾忌。

    这样的人一旦有了君王的宠信,得实权在手以后,便无任何力量再可以牵制,是最适合做君王手中刀的人。

     官礼之后,易攸宁在自家的酒楼里宴请了不少新官,宴请的人都差不多,寒门庶族出生,选试为官,在朝中无依无靠。

    其实早在去年秋选闹那一出之后,易攸宁便私下办了书阁,专门结交这些寒门子弟。

    他们有的是才名,只是一穷二白,难免缺了底气。

    易家有钱,但这些年沦为商贾之身终究入不了流,对时局朝政完全插不上嘴。

    再者说易家的大公子当初写那篇策论得罪惠帝,为的也是读书人说话,自然受读书人亲近信任。

    于是两边一拍即合,这半年里民间各种讽刺权贵,为寒门争权的言论屡禁不止,靡然成风就是因为有他们这些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