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1章

首页
    误看,将最后一张方子也写完,放在嘴边吹了一下,确认墨迹干透,不会晕染,才将一小沓方子递了过去。

     “方子都在这了,所有用量都一一标记清楚了,火候和其他的注意事项,均在最后。

    ” 见吕掌柜接了,李大成便告辞往外走,手搭在门上时,稍加思索还是出口提醒了一句,“年关将至,小心火烛。

    ” 从青竹阁出来,李大成心里说不出什么感觉,若是以前他大概不会这样处事,如今有了家室,心肠都变软了些。

     吕掌柜虽未没来的及言明,李大成也能猜到大概的缘由,春岁宴的操办需要银子,这个活儿落在吕掌柜身上,那这银子自然一并落在他头上。

     恐怕还不止是这点银子,春岁宴本就是为了动员商户们捐钱,无非是明目不同罢了。

    这动员也有讲究,商户们虽不敢明目张胆的得罪官府,定会出些银子,可这银子出的多少就不一定了。

     产业颇丰的商户出上个几百两,小商户们拿个一二百两名出来,不伤筋不动骨,却能堵住官府的嘴。

    可这些钱落在官府眼里,远远不够。

     年末凡清河镇人士,年满七十岁者,均可得到官府派出的三升精米,两升白面,数目虽不算多,可按照人头分下去,也是一笔开销。

     开春上官来巡查,这宴请招待,都是银子,知县大人一年的俸禄也就五十两银子,如何承担的起这笔费用,自然要用官府的银子。

    这些开销自不能入明面上的账,那这来处不言而喻。

     清河镇临水,一进四月就得张罗着防汛固堤,虽说朝廷会下拨些银子,但到底有数。

    再层层审批下来,落在知县手里的恐怕所剩无几。

     贪没防汛抗灾的银子是死罪,治水不利同样罪不容诛。

    官大一级压死人,知县不敢违逆上官,便只有向下收容,这倒霉的无非还是那些商户。

     其实,他们这个知县,还算是清廉,也称得上治下有方,清河镇也算是太平安定。

    知县在乎官声,自然不会落下强取豪夺的名声。

     既不能硬抢,官府又确确实实需要银子,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榜样,同样也是一个靶子。

    旁人都是四五百两的银子往外拿,这时若是有人拿出几千两,那其余人会作何感想。

     知县甚至连话都不用多说,只需冷冷的扫过众人,再把这个慷慨之人推出来,大肆褒奖一番。

    自有坐不住的,宁肯花钱消灾,也会捧着大把的银子主动送上来。

     至于这个榜样,究竟会不会成为其他人的眼中钉,知县是不会理会的。

    无非就是个趁手的工具罢了,没了这个,还能另找新的,总归有想要攀高枝的人。

     不出意外的话,吕掌柜就是这个靶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