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沈桥吃了药好些了没,接近年下,他可不想人带着病气过年。
老人们都说,若是大年三十这天服了药,那这一年都会病病殃殃。
他虽不迷信,可沾了沈桥的事,小心些总是没错的。
村口早就站满了人,远远瞧着黑压压的一片。
李大成脚下的步子又快了些,走进了才见老王氏也在其中,不等他把板车停稳,就扑了上来。
王六子平日混惯了,家里都靠老娘撑着,更是没少替他料理欠下的烂账。
王六子往常不见丝毫孝子模样,现下一口一个娘,倒是演的有几分真情!
老王氏就这一个儿子,虽然知道儿子不争气,可那又能怎么办呢。
儿子总归是她的指望,怎么也不能看着不管。
李大成瞧着眼前母子情深的戏码,心里没有半分动容。
常言道,惯子如杀子。
老王氏是可怜,却也不能作为她纵坏了儿子的开脱之词。
今日这几个人把主意打到他身上,也幸好他会些拳脚,这才没吃亏。
若是他们要劫掠的是寻常货郎呢,那些货郎可也有这么好的运气,能全身而退!
再者,历朝历代都有法例可依,若是所有可怜人、活不下去的人,都能去烧杀抢掠。
那这世道于炼狱有什么区别,那些心存良善手头宽裕的人,又做错了什么!
村口本就不大的地方,被看热闹的人们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李大成见除了赵大顺、周恒等,赵婶儿也带着春生站在里头。
赵婶儿正同旁边的妇人说着什么,脸上满是愤恨,恨不能冲上去撕了王六子。
李大成卸了肩上的带子,任身后继续上演母子情深的戏码,左右这么多人呢,他也不怕王六子跑了。
这事怎么说是因他而起,他上前跟村长打了招呼,又将经过都说了。
跑的那三个不是本村人,他就算把人抓住,也没大用,总不能真的报官。
村里的事基本都是靠村长决断,除非是闹出人命关天的大事。
他又没有什么损失,就算报官的话也最多就是关上几日,出来还是依旧,倒不如直接将人赶出去来的更好。
若真报了官,与他们村的名声也不好。
李大成深谙此道,既然生活在村里,少不得入乡随俗。
村长瞧着王六子,满是厌弃。
平时看在老王氏守寡艰难的份上,对他们多有宽宥,眼下出了这样的事,对王六子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前两日县衙里刚褒奖了他们村,说他们村治理有道,是周边受灾最轻的村子。
转眼,王六子就闹出这一出,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况且这事要传出去,他们村的名声还要不要了,不知情的人会怎么看村里人。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哪有伙同外人打劫本村人的,这样吃里扒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