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进京赶考还分配老公吗? 第137节

首页
    肉之苦不说,还要流放岭南,和家人永世不能相见,于王夫人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然而与王致远相比,皇帝对王尚书的惩处便显得雷声大、雨点小了。

    听闻元治帝将王尚书召进宫中怒斥了一顿,吓得王尚书差点儿就举家搬出京城。

    然而真发落时,元治帝却只是罚了王尚书于祖宗祠堂跪经十日,而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既没有罢了他的官位,也没有如同曹尚书般夺了官印,显然是还想用他的。

     这些众人便都看明白了,元治帝这分明就是叫王尚书舍了王致远这个作恶多端的嫡子,尚能保全全族。

     王尚书于祠堂跪了十日,出来后也是悟出来了,直接下令让全家上下都不许再提王致远此人,就当这个儿子已经死了。

    不管王夫人怎么一哭二闹三上吊都不予理会,反而将包括王瑜仁在内的等庶子庶女立了起来,日日召道面前亲自教导。

     见状,元治帝知道他已经明白了,反倒是开了恩,免去先前的二十鞭刑,还允许王致远在受杖责之后修养三十日再上路去岭南,这样至少能保全性命。

    不至于为伤情所累,在流放半路上就病死过去。

     这样,王家之事便算有了着落。

    先前风起云涌猜测王家是卷进了太子与五皇子之间党争的人也总算是消停了些。

     但很快,朝上又出了一则新令,打了朝野上下一个措手不及。

     这日上朝之时,元治帝忽然宣布要自国子监中择选其优者选入吏部作为’吏事生’,以补人才短缺之漏,从旁襄助审阅、查证、择选升、贬、迁、改之事。

    待吏事期过,上官可择其优者直接录用。

     “不仅在吏部一处。

    ” 元治帝高*高坐于龙椅上,俯视众官,目光在众人惊疑震动的面孔上一一略过: “如今各部事多繁杂,尸位素餐者却众多,国子监中应有能生,可除此弊。

    若吏事生一法在吏部施行妥当,朕有意在六部都照此施行,若有监生表现优与在位官员者,可以替之!” 此话一出,朝野震动。

    众官都没想到元治帝会忽然有这么一出,这么大的事,他们如何连一点消息都未听说?! 接着,当着百官的面,元治帝忽然扬声道: “赵员外郎。

    ” 赵宝珠已待许久,闻言立即俯身出列,拱手道:“是。

    ” 元治帝在百官京惊诧的目光抬起头,面上浮现起一缕得逞的笑意,又很快压下去,收眉敛目道: “此事朕便交给你来办。

    事关重大,必得恪尽职守,小心办理。

    ” 赵宝珠当即跪下,朝高堂上的龙椅俯首磕头: “臣遵旨。

    ” 第130章朝堂风波 这下,算是显在众人眼里了。

     有心人想到前几天眼见着赵宝珠领了许多赏赐自宫中回府,心中登时什么都明了了——这计策,多半是赵宝珠献给皇帝的! 众官的目光登时’唰’地一下盯住了赵宝珠。

    恨不得生生在赵宝珠白皙的面皮上戳出一个洞来。

     家里有子侄在国子监读书的倒是没说什么。

    毕竟若有机会能从国子监直接入仕,还是吏部这样的天官衙门,于他们是有好处的。

    然而于其余的官员而言,这简直如同天方夜谭——让国子监的监生入衙门做事,也亏他想的出来!众人愤愤想着,那些个愣头青知道些什么?就要做官了? 这是朝廷上从未有过的新鲜事,因此众官就算有心反驳,却一时找不出话来。

     见赵宝珠谢了恩从地上爬起来,就那么清凌凌地站在那儿,不少人妒忌得眼底发红。

     这下可算是让他立了头功! 这几日,满朝的眼睛都盯在税律改革上头,没成想忽然杀出来了个赵宝珠。

    在吏部搞出了这样的大事来!所谓枪打出头鸟,这时候赵宝珠站出来,众官一下子想起来他前番种种作为,先是一入吏部就斗倒了曹尚书,后又有王致远行刺之事全了他正直清高的名声,这会儿又搞出什么吏事生——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安生的主! 他们原以为赵宝珠此人会随着太子归京而渐渐被人遗忘——如今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好、好——” 见他二话不说地干脆应下,元治帝扬声大笑,还顾左右道:“朝廷还是要多些像赵卿这般的年轻后生才是,若都是些浑水摸鱼的老货,没有新鲜主意,朕这个皇帝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这话一出,在场百官的脸色便已经不好看了,偏生他还接着道:“朕赐赵卿「不移」二字,正好让监生们也学学他的傲骨,去去身上的轻浮之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