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就是六两多。
也就是说,他家现在一个月保底就有十七两的收入。
搁乡下,这真是好大一笔银子。
但他们欠着安哥儿的地银还没有还上,一共三十两,安哥儿的三亩田地都是中等田,一亩就得十两。
周家父子的工钱,一个月就得一两七钱。
虽说现在不是农忙期,可周立干的是夫子的活儿,工钱定然不能低。
其实,入冬之后,周立就提出春耕之前,不必再给周延年和周康宁兄弟俩发工钱,每日管吃就成了。
可这兄弟俩也没闲着,地里没活了,一个跑去捡柴,今年冬他家可不缺干柴了。
一个负责干家中各种活计,别说是他了,连他阿爹都轻省不少。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买个丫鬟小厮,那也得给人家发月例银子,这兄弟俩又不是白吃白喝,因此,这工钱该发还是要发。
除了工钱,余下的最大支出就是吃喝。
瞧瞧,他劲哥今日又花了近百文买肉,就这个吃法,一个月就要耗去二三两!
所以,叶妙是真的闲不住,能挣几个是几个。
而且,他要是只陪着他劲哥摆摊,他劲哥会觉得太辛苦,不许他去。
他必须得寻个正经活计做。
军大衣做了一半,秦劲午睡醒了,周立的教学也停止了,除了秦锦,余下的孩子散去。
叶妙就放下针线,转而去催赵丰炖大骨头、做五花肉。
催完了,他继续做军大衣。
秦劲则是抱着书籍“认字”。
脱盲,得循序渐进,日日演戏。
叶妙忙活了三日,终于将他自个儿的军大衣做了出来,长至膝盖,袖子也遮住半个手,穿上去之后,因着里面还穿着一个小棉袄,所以整个身子都圆滚滚的,跟小企鹅一般。
秦劲越看越觉得可爱,等他将雷锋帽也戴上,那就更可爱了,年代感扑面而来。
偏偏露出来的小脸又白又精致,秦劲忍不住捧住他的脸亲了又亲,真真稀罕坏了。
叶妙心里又得意又美,嘿嘿,他随便换换装,他劲哥就超喜欢哦。
军大衣做好的第二日,叶妙就跟着秦劲去摆摊了。
他将缝好的发带装在背篓里,到了大集上,他将发带展开,挨个挂在背篓上,担心绸布的发带卖不出去,他所用的原料是麻布和棉布。
有的编成了绳子。
有的则是两指宽,上面绣了竹子等植物。
还有的则是发绳与发带结合,中间是发带,两端是发绳,发绳末尾还缀着两个木圆珠。
这些发带、发绳一共三十条,颜色和款式都偏中性,甭管是女子还是小哥儿,皆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