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在两位室友熟睡的呼吸声中定眼凝望在昏暗环境里呈雾灰色的天花板,思索着稍早前与张炘蕊的对话。
对于要选择梦想抑或是向现实低头之类的问题,她从来没想过太多。
活到这个年纪,至今她仍未寻觅到能称作梦想之物。
她曾经想像过自己的未来︰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不求高薪厚禄,即便从低做起也无妨,然后熬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或许能够晋升到主管职位,领一份不错的薪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是她努力的目标,然而并不是能够称之为梦想那种伟大的东西的事物。
那只是她所描绘的人生蓝图,是张炘蕊所说的「现实的考量」。
但假使她怀有梦想,若问她是不是有为了梦想放弃其馀一切的觉悟,那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要追逐梦想,必先有保证生活无虞的馀裕;假如连三餐都不得温饱、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又怎么可能不顾后果地为了不知何时才能看到终点的梦想而努力?
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并不容易。
韦嘉恩很羡慕拥有梦想的人,更尊敬有勇气追寻梦想的人。
虽然她自己做不到如此洒脱,但假若是为了支持他人的梦想,她或许并不介意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
这么一想,以张炘蕊的话来说,说不定自己确实是个浪漫派?
这样的你,闪闪发亮。
意识朦胧间,韦嘉恩想起这句早已刻在记忆里的文字。
她忽然想到「纸船」。
部落格追踪者人数只得个位数的「纸船」,文章阅览数就算在最高峰也只落在双位数前段的「纸船」。
儘管如此仍然坚持不懈,不为他人,只为自己而写作的「纸船」。
写作是她的梦想吗?韦嘉恩无从得知,可她对此深信不疑。
否则,那人又是为了什么而一直坚持?
梦想之所以为梦想,是因为它不一定能够实现。
但也正因如此,它才会美好得令人难以割捨。
正因如此,那些不计其苦都想要抓住它的人,才会如此耀眼,才会令人生起想要一直支持她、在离她最近的地方看着她能走多远的想法。
在离她最近的地方,看着她能走多远。
那日,当韦嘉恩在校庆会刊上看到那个名字的时候,震惊之馀,心底里忽然冒出了这个之前从未有过的想法。
那是头一次,她确切地感觉到「纸船」的存在。
那个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人就在那里。
在同一座城市、同一间学校里。
在电脑的另一端、在那些与她擦身而过的学生之中。
比自己大个两三岁,也说不定是同年……这个年纪便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一直为之而努力,要是有机会,真想知道对方是个怎么样的人。
在意识沉入梦乡之前,韦嘉恩迷迷糊糊地想着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