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儿,书坊不会撵人。
如果要买,也是从仓库里另取一本相同的新书,书架上这些,只是样品。
可惜隔行如隔山,有些内容外行看不出门道,就只能瞧个热闹,了解一点皮毛。
关键的知识,大多是父子、师徒之间口口相传,并且绝不外传的独门秘技。
也有许多故事书,只要识字,就能畅快地阅读,让人十分愉悦。
要是搁在从前,绢帛太贵,大多数书籍都写在竹简上,一般几十到几百字就是一卷,字数太多会很重的,拿久了手累。
四书五经加在一起的总字数,再添上标点符号,还没有后世随便一本长篇玄幻小说的字数多。
所以一整车竹简其实也没几本书。
那么问题来了,庄子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到底是在夸惠施学问渊博、有许多著作,还是在嘲讽他读过的书少呢?后世的成语“学富五车”,当然是夸赞一个人博学,五车纸质书,那委实了不得。
但换成竹简,庄子的本意是褒是贬,还真不一定。
因为庄子接下来说“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惠施的学说乖谬驳杂,言辞也不中肯、不恰当。
赵琨带着这种疑惑,亲自接待荀子和黄石公。
仿佛是某种比拼,荀子带着韩非,黄石公带着尉缭。
这两对师徒,一个比一个衣冠楚楚,襟袖还散发着熏香的芬芳气息。
赵琨从没见过尉缭不上朝、不去官署也穿得如此齐整,忍不住多瞧了两眼。
尉缭一把将赵琨提溜到跟前,得意地对黄石公说:“师父,这就是你的徒孙儿,师兄一天夸三遍的那个镐池君。
”
他们其实已经见过一面,黄石公是典型的南方人的长相,身材匀称、肤色偏深,骨骼有点娇小玲珑,因此胳膊上肉不少,却依然显得纤细。
他保养得当,打扮新潮,在将近七十岁的长辈之中算特别养眼的,就像是江南烟雨中的一只白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