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2章

首页
    中途离开的脚印之类的痕迹,于是魏国使者摆摆手,两支队伍交错而过。

     魏国使节团渐行渐远,看不到了,青年才不紧不慢地从赵琨的马车里钻出来,又跃回马背上,对赵琨拱一拱手,“多谢。

    ” 赵琨心说:太客气了,就凭您这警惕性、这反应速度,就算没人打掩护,他们也抓不住您。

     他轻咳一声:“口头道谢没诚意,我瞧你的身法和步法都不错,如果方便,指点我一二?”他见过不少高手,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青年想了想道:“至少一两年才能练到小成,到我这个程度,大约需要六七年,你确定要学?” “确定。

    ” “好,在下姓方,单名一个缭字,将在镐池乡停留上一段时间,包教包会。

    ” 赵琨有点激动,方缭啊,是同名同姓的路人甲,还是政哥盼了许多年的高士尉缭? 一路聊天,又走了半个时辰,赵琨心中渐渐有数了。

    战国末年不比现代,信息大爆炸,想看什么书都能买得到。

    这年头没有印刷术,书籍传播主要靠手抄,学问主要靠面对面传承。

    或者家学渊博,或者师承不凡,甚至家世和师承都不简单,才能培养出像方缭这样见多识广的人才。

     这个时代纵有千般不好,却有一点是非常优越的——百家争鸣,思想高度自由。

    而且如果没有得到传承,根本接触不到别家的典籍。

    比如孙膑和庞涓,师兄弟一同在鬼谷子的门下求学,但他们得到的传承其实是有差别的——孙膑的祖上孙武有一本著作叫《孙子兵法》,孙膑得了真传,在这个基础上又创作了《孙膑兵法》。

    庞涓是没有家传的。

    所以他们虽然是同门,会的东西却不一样。

     因此无论赵琨拿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只要推脱说得了高人的传承,就没人跳出来质疑他——怎么这个知识点别人听都没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