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章

首页
    样取得了辉煌战绩,将十倍的秦军打得大败。

    同年,吴起被公叔痤逼得在魏国待不下去,投奔了楚国。

     公叔痤的手下有一个能人——商鞅,他是卫国君王庶出的孙子,也称公孙鞅。

    商鞅年少的时候在魏国求学,担任魏国丞相公叔痤的家臣——中庶子。

    根据公叔痤一贯的行事作风,他有伯乐的眼光,能够辨识人才,却嫉贤妒能,生怕被取代,失去权利和富贵。

    所以公叔痤让商鞅办事,却又不肯给他扬名的机会。

    直到公叔痤老了病了,快咽气了,魏惠王前来探视他,问他谁可以接任丞相之位,掌管国政?公叔痤才举荐商鞅。

     商鞅是哪位? 魏惠王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人,他怀疑公叔痤病得太重,或者老糊涂了,也许是有私心,想把亲信推上高位,总之,这个推荐不靠谱。

    所以魏惠王不打算任用商鞅。

    过了一会儿,公叔痤看出魏惠王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于是语重心长地说:“大王,你要是不用商鞅,就立即杀了他,免得他跑到别的诸侯那里,成为魏国的心腹大患。

    ” 公叔痤还稍微有一点良心,等魏惠王走了,他就将商鞅请来,把他和魏惠王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商鞅,让商鞅做好准备,不被重用就赶紧跑路。

     商鞅听了,一点也不着急,他笑道:“大王既然不肯听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可能会听你的话杀掉我呢?” 商鞅没有走,他又等了很久,日夜盼着魏惠王能回过味来,召见他。

    然而,等到黄花菜都凉了,也没有任何消息。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于是商鞅来到了秦国。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一开始并不顺利,旧贵族的特权被削减,朝中一片反对的声音,直到他拿秦国的太子开刀——太子犯法,依照秦律,太子是不能被判刑的,影响秦国的国际形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