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3章 年轻的师母

首页
    认知是每个人的事情,现在西方流行瑜伽和觉醒,就象中国流行修行和开悟一样,都是在发现除身体之外最大的宝库——意识。

    中国道家有云‘各有身中宝,何必深山求’就是这个意思。

    ” 连教授终于笑了起来,“小刘,我可不知道这和物理学有什么关系。

    ” “教授,物理学本身就是人为区分的学科,它的起源和所谓唯心主义的起源都是相同的,亚里士多德等一批早期的觉醒者,为了揭示宇宙世界的真相,开创了多门学科,所有的学问其出发点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揭示规律,而规律是什么?规律就是智慧,就是道,就是佛法。

    《易经·系辞》中写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笛卡尔在《形而上学沉思录》中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所以研究哲学对研究物理学大有裨益,比如关于物质的实相,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分子、原子、夸克,但是佛经中早已有记载。

    ” “是吗?”连教授听了有些不相信,在他看来,佛经只是佛教为了加强信众的信仰而成就的种种典籍。

     “楞严经第三卷里有言‘汝观地,粗为大地,细为微尘。

    至领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

    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以2500年前的佛教徒是无法理解分子、原子、粒子之类的概念,连这样的词语也没有出现,所以佛祖用微尘等词语进行了替代。

    这句谒语翻译成现代文可以理解为:‘你所看到的物质,粗略地看可以认为是固体,最细的可以分成原子,再分下去就是粒子,最小是夸克,此夸克是物质中最接近虚空者。

    由七个夸克构成粒子。

    夸克再分析下去就成虚空的性质。

    ’现代物理学在粒子中已经发现了三种夸克,每一种夸克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已经不能称为物质,因为那是一个微小的能量体,而这个能量体在接近光速的运动过程中由于自旋而形成了物质的假象,物理学家把这个假象定义为夸克。

    但是还有四种夸克是现代物理学家还没有发现的。

    或许不远的将来,物理学家的发现可以印证佛经的真实不虚。

    ” 连教授和另外两位女士一样,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神色自若地侃侃而言,年轻人并没有丝毫的自得或犹豫,仿佛在叙说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原本应当是连教授讲述,众人摄听的小型学术研讨会发展到后面成为刘润新独自的讲演,连教授很想摆脱这种虚幻的讨论,谈论一下物理学中有意思的经验点滴,但是在刘润新层层演进的论述下,他发现自己也慢慢地思考起这些形而上的课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