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2章

首页
    们姐弟几个叫他舅舅,什么舅舅?眼镜舅舅。

     因为他戴着一个小眼镜。

     这不,他因为人小,就完全不知道人家真名叫什么。

     翠红舅妈道:“这也怪不得人家小七,谁叫他戴着眼镜呢。

    这眼镜舅舅有什么不对,大家现在不都这么叫。

    ” “你们老十一都不生气?” “生什么气,我家大国说了,以前他就让别人这么喊他的。

    ” 张坤水点头:“我小时候,舅舅的确是这么教的。

    ” “哈哈,这不就是。

    眼镜舅舅也没什么不好听的,大国还说,这样听着就有文化。

    ” 从东山公社到小洲村其实并不远,但山路崎岖,弯弯绕绕的,一会儿一个木桥,一会儿一个山坡,一会儿又一个石洞,要绕道不少。

     张坤水遇上熟人,也不好自己骑车走人,就推着自行车和大家一起,顺便图谋图谋。

     这不,很快闲聊中就有人注意到他车上的东西。

     之前那位脸皮厚,自我介绍叫梁大红的女同志,就问了起来:“小妹,你这载得是什么东西?怎么看着像是碎布头?” “嗯,就是一些碎布和粮食。

    ”张坤水笑道,“我六姐马上要跟着厂里宣传部部长去粤省公干。

    这毕竟是她刚刚入职,能上来就被领导看中,自然也想为厂里做些贡献。

    何况这次公干是面向全世界的,成功了的话,不仅是为厂里做出了贡献,也是为国家做出贡献。

     所以,她思来想去,就琢磨着能不能弄出点不同。

    这不就让我带一些粮食和碎布过来,看看外婆家还保存没保存以前的刺绣画。

    ” 刺绣画?所以这是准备用布头和粮食换刺绣画? 人群中不少人瞳孔微怔,明显是心动了。

    她们中不少人家家里都正青黄不接,要不是现在是夏天,有蔬菜瓜果野菜什么的顶包,早躺在床上等秋收了。

     最重要的是她们中虽然不少人是外嫁过来的,但也知道家里的婆婆曾经是绣娘,甚至有些人家里还有什么刺绣画传家宝之类的。

     不说多的,哪怕用一幅画能换到粮食,她们相信家里人都是不会拒绝的。

     “那个,我们,我们能换吗?”有人心动的问道。

     张坤水不动声色的注意着人群,笑道:“按照我姐的意思,这件事要先给我外公说。

    由我外公牵线搭桥,也算是为大队创收。

     她的意思,只要刺绣画够好,她可以用粮食,钱,或者票换。

    对了,还有我这辆自行车,我这自行车别看壳子是旧的,其实里面都是新的。

    是有人从自行车厂子里专门弄出来的,特意这么加工的。

    并且它在市里是备注过,上过牌子的,也不用担心有人查。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