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道题是,根据《营造八法》中对于殿阁的描述,画出已经毁于战火的崇天殿结构图。
”董大人说着,将木板翻过来,“这是我们的第一名所画的结构图,其构图之巧妙,结构之完备,实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请诸位一观。
”
众人的目光集中在木板正面,只见木板上铺展着一张白纸,白纸上用炭笔勾勒出利落的线条,线条互相交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连接,组成了一副精巧又准确的大殿结构图。
“按照我们的要求,只要能够表现出三个点,就可以得到甲等,”董大人指着图中,“首先,崇天殿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台基部,柱梁部,屋顶部。
其次,崇天殿内部有五十四间,纵向六间,横向九间,四柱之间为一间,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五十四个这样的小间,在画面上能够体现出来。
第三,也是最难的部分,崇天殿的屋顶部,要能体现出斗拱结构的构成,它们是怎样支撑住高高挑起的飞檐,营造出至高无上的帝王气象的。
”
董大人说到这里,将这张炭笔所画的结构图,在众人面前又展示了一遍,他的脚步声在安静的正堂内响起,其余再无其他声音。
众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张结构图。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一张图,可以同时展现出建筑物的所有侧面,那些线条奇异地交织在一起,既能看到正面,也能看到背面,能看到里面,也能看到外面。
就像有一双能够洞悉万物的眼睛,观看建筑物时,穿透了结实的墙体,美妙的画栋,复杂的窗格,还有无数片屋瓦,直抵结构本身。
在场的人,无论是在将作监做过一段时间的主簿,还是初来乍到的新人,都在这一刻,重新感受到了“结构”这个词的意义,它不再是虚空的文字,而有了具体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