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随风飘散,弥漫于空气中。
摄政王飒飒矗立于高巅,身姿沉稳如松,瞭望远处。
“王爷,吉时已至。
”张勉之目光深远地望着延绵数里的队伍,礼貌地催促。
镜尘瞥了一眼河道旁的层峦叠嶂,轻轻合上双眸。
他手捏纸条,面容严肃地接过赵硕递过来的拇指粗的三支香烛,撩起衣摆,跪落在明黄色的蒲团之上。
目睹他跪下,众位臣工纷纷跪下,三万河工亦相继跪地。
“天地神明明鉴,奕国摄政王盛镜尘为拯民众于水火,解百姓之倒悬,开河改道,祈求神灵庇佑,若有冒渎之过,愿一力承担。
”
摄政王话语字字千钧,铿锵有力,在山峦间回响,震撼冼江之畔。
说罢,他双手擎着香烛,俯身三拜,将香烛插入香炉。
修改后:
他祭拜完毕天地,又焚烧了三炷短香,再次跪地,心中默祷:“不肖子孙镜尘,现欲开河改道,解署州之旱,恳请列祖列宗庇佑。
”
他恭敬地将三炷香在额前轻点三下,随后将其插入香炉。
祭拜完天地祖宗,摄政王转身望着众臣、河工慷慨言道:“今日二月二,龙王抬头,冼江开脉。
众位为奕国再创河山,居功至伟,本王特备薄酒一杯,敬予各位。
此条河道一开,福泽绵延,到那时本王自会论功行赏。
”
说罢,他接过赵硕递来的烈酒,挽着酒坛坛口,高高举起到半空,倒下一大海碗。
他眼眸微垂,目光悠远地投向远处的石山,沉思片刻,双手捧起粗瓷大碗,沉声道:“我敬诸位。
”说罢,酒水如细流般滑入喉中。
何佑滨、张勉之等众臣皆神情振奋,他们此前未曾见识过哪位君王能像摄政王这般,日夜辛劳地忧心堤坝建设之事,甚至亲至河畔,为河工们助威。
众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颤抖着手持酒碗,一饮而尽。
河工之中更是精神振铄,纷纷高呼:“摄政王万岁。
奕国万岁。
”
三万人一时群情激荡,纷纷扬扬倒如真龙飞舞一般。
摄政王将大碗递给赵硕,挽起袖口,沉声问道:“他去了何处?”
赵硕面露难色,不敢隐瞒:“他们兵分五路前往那座石山,聂大人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前往,他恳请您信他,安心在此主持大局。
”
“都有哪些人进了山?”镜尘面露愠色。
“宋大人手下的束卫三百人以及棋州府衙里的死囚二十几人……”赵硕偷眼看王爷脸色,心虚地抿了抿嘴:“还有便是聂大人和刘大人。
”
“走了多久……”
赵硕抬头望了望日头:“一个时辰。
”
“一个时辰……”镜尘眸子晦暗,怅然重了遍赵硕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