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两人后,凌凛又回到了牛岛若利的房间。
他在房间里转了几圈,脸上一直带着笑。
曾经,他对“牛岛若利”了解只有官方设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他的了解逐渐加深,“牛岛若利”整个人都鲜活了起来。
现在的牛岛若利,就是他父母朋友的儿子,是邻家哥哥,是他的朋友。
当然,不只是他,其他的“角色”也都是鲜活的,不再是只存在于屏幕中的“纸片人”。
他没有拿小若利的玩具,只是将那颗排球拿到了房间里。
他记得,球类也是需要保养的,之后可以问一问牛岛,然后帮他保养一下童年的回忆。
回到房间后,凌凛打开电脑,开始收集各种资料。
在路上临时起的念头,要辅以真实的数据,才能形成有效的书面计划。
那这份计划书是给谁看的呢?
就凌凛目前的人脉来说,肯定是给迹部景吾看的!
首先,他的朋友中,没有比迹部大少爷更壕的了;其次,迹部集团旗下本就经营着体育相关的产业,也有赞助的比赛的经验,能很快就将名气打出去;最后,迹部本人也喜欢组织各种活动,这次换成比赛,想必他也能弄得像嘉年华那般热闹。
既然是商业性质的比赛,凌凛可以自己制定相关规则。
他觉得可以直接将年龄限制在14-17周岁,并规定,同一队伍里,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不能超过四人。
因为这个年龄段就是初高中生,如果他们来参加比赛,肯定是整个排球队成员一起来,这就变成了全中和ih队伍的集合了。
虽然也有看点,但对于刚看过全中和ih的观众们来说,就有些疲劳了。
这个规则,能强制参赛者打乱自己的队伍,说不定有人会为了胜利,拉拢自己的死对头;部分选手实力不足的队伍,也能打乱重组,取长补短;还能方便如黑子哲也这样,没有固定队伍的选手参赛。
这就像全明星比赛一样,把不可能在一起的选手放在一支队伍里,那话题度肯定蹭蹭往上涨。
聪明一点的选手,一定会选择更强的队友。
但这些选手能够在短时间内磨合好吗?不会在赛场上闹出什么地狱笑话吗?
唔……这也算是另类的看点吧。
凌凛越写越兴奋,将这些脑洞通通都写进计划书中,偶尔还附上类似的成功案例,让自己的想法更有说服力。
写完初稿后,他反复阅读、推算,将可能会出问题的地方,用另外的方案替换掉,或者直接删除。
就这样,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他才将第二稿改好。
此时窗外的天空已经微微发亮,凌凛这才感觉到了困意。
这可不是他自己想加班的,而是人一旦认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