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1章

首页
    姜舒月不知道这个历史节点为何提前了,但她知道提前是好事。

     相识于微末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四爷虽不结党,手下却不能没人。

     若赶在康熙提拔年羹尧之前,将他收于麾下,总比羽翼丰满之后再收服容易得多。

     至于能不能收,如何收,那是四爷的事,姜舒月懒得管。

     弄清楚了两千两银子的归宿,打压了一回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姜舒月再没停留,直接回宫。

     四爷先她一步回到五所,听说长命找不到苏培盛便去后院借钱,气得踹了长命一脚。

     长命委屈巴巴:“年公子催得急,奴才一时糊涂,请王爷恕罪。

    ” 苏培盛早已拿好银票:“奴才这就去还给王妃。

    ” “不必了,我亲自去还。

    ”四爷接过苏培盛手里的银票,起身去了后院。

     姜舒月家底丰厚,搞清楚用途之后,并不在意那两千两银子:“外头事多,应酬也多,不用还我。

    ” 四爷坚持归还:“我不缺银子,只是长命有急用没找到苏培盛,这才借到你这里来。

    ” 姜舒月拿过银票,交给左小丫收好:“我们已经成亲了,总这样不好,还来还去的多生分,不如将钱账合在一起,也好管理。

    ” 她问过大福晋婚后的财务问题,大福晋说看情况。

    若夫妻感情好,可以将钱账合并,她与大阿哥就是这样,若一般,还是分开用着方便。

     当时大福晋还笑着告诉她,皇子月例少得可怜,应酬却多,银钱就没有凑手的时候,大阿哥有惠妃补贴,合账时也没有多少余钱。

     大福晋不一样,她的嫁妆丰厚。

     所以夫妻感情好,合账总是女方吃亏一些。

     她也问过大堂姐,大堂姐婚后第一时间收缴了姐夫的小金库,却没有合账。

    如今小夫妻俩的吃穿用度要么公中出,要么从姐夫的小金库里出,她自己的嫁妆一分没动。

     这样做表面看是大姐夫吃了亏,可大堂姐也有自己的成算。

     “高产小麦的种子我分了一半出去,全家受益,高兴得像过年似的,再没人惦记我的嫁妆。

    ”大堂姐如是说。

     两种做法都有提前,也都有道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