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危人格扮演守则 第397节

首页
    想不太出来,释千靠在玻璃门上,以脑沟通的方式询问死海:“死海,你不是有很多的分身吗?你最开始的时候看着另一个自己也会有这种体验吗?” “时间有些久了,记不太清,我去调取一下我的记忆储存,约莫五分钟。

    ”死海回答。

     记不清也很正常。

     死海应该是和生命意识一起诞生的生物,就算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记得那么久之前的事,更何况她想知道的还是“感觉”。

     “但是。

    ”死海又说,“无数分身的概念自诞生起就是我的一部分,就像人类天生具有抓握功能的五指,会有意识去使用、但应该不会感到‘新奇’。

    所以,我认为当时的我和你此时的感受会大不相同。

    ” “也是……”释千赞同,“但是真的很有意思。

    ” “的确很有趣,或许这也是你用肉身感知世界的一部分?”死海想了想说,“这么说可能会有些冒犯,或许这更类似于人类孩童的过家家游戏?” “诶?” 死海提出的观念让释千觉得有点意思,思维一飘,双月脚步微顿,释千的眼睛也亮了下。

     “不冒犯啊。

    ”她说,“我觉得你这个形容很有趣、很贴切,我一下就理解了。

    ” 释千理解的不仅仅是她感受到的“新奇”,还有她自己本身—— 她蓦地理清了一些事。

     孩童通常会在“过家家”里复刻既有的社会秩序,在重复的游戏过程中获得巩固体验,进而明了“社会身份与职责”,并建立对人际关系的基本认知。

     这是游戏,也是认知世界、建立人格的有力途径。

     过家家通常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和别的生命个体分饰角色。

    但不论是家庭关系还是社会职业关系,只要有人介入,就会有“区别”。

    比如强势与弱势的地位区别、比如刻板且固定的责任划分。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话语权的“孩子王”掌控着角色分配的,她不会主动去体验弱势的角色、去背负讨厌的责任,因此她的体验通常会是舒适的。

     第二种则是一个人摆弄玩偶。

     这种情况不存在其它具有思维的生命个体,不论是关系还是职责,都由孩童自行假定,并且每一个角色的行动都由她来操控。

     此时此刻,建立起的“过家家”游戏就是以她为中心的小型世界,而其中展现出来的关系与职责,才是该孩童内心深处对“人类关系”的真正渴求。

     那些被孩童操控、拟声的玩偶,就像在心理诊室里摆出的沙盘,将心理的真实构造映照清晰。

     释千的思绪骤然清明。

     将“过家家”放大来看,就是现在的游戏,也是[世界之主]以肉身降临后身处的世界。

     和别 人产生交互的过程就是“过家家”的第一种类型。

     在这一类型里,释千知道自己总是建立并定性关系的那一方。

    她按照自己的体验舒适度,主动修正并定义围绕在她身边的一切生命关系。

     尊重的、厌弃的、健康的、畸形的……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线里,她以自己的感受本能地塑造着各类关系,世间万物皆利好于她。

     这是[世界之主]塑造与支配的本能。

     但是在第二种“过家家”类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发生了统一性的变化。

     她扮演的所有角色,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但各行其是的,性格或强势或平稳,思维或极端或安定,各个身份之间却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拥有谁、也不存在谁支配谁。

     所以她享受这场“过家家”,觉得新鲜、觉得有趣,觉得期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