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以讹传讹

首页
    第二十八章以讹传讹 云琅的凉州牧做的非常开心。

     在凉州境内,云琅才会觉得可以长长的喘气。

     离开了凉州,刘彻就会成为他噩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国家正欣欣向荣的往好里变化,百姓的生活也渐渐的变好,农税在不断地降低,徭役劳役征调的次数也在变少。

     这是国力强盛的最主要标志。

     最重要的是,有些富裕的地方,在征召百姓兴修水利等事情的时候,开始出现工钱这一说法。

     凉州就是其中之一。

     修路就有工钱! 其实呢,云琅也不想给这些劳役们工钱,能省钱的时候他也不愿意铺张浪费。

     可是呢,凉州这地方的人,根本就没有用钱的概念。

     他们更加喜欢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只是远古时期的交易方式,对地方经济半点好处都没有。

     左手倒右手一般的交易,没有盈余这个概念,你让需要食物跟物资支持的身体怎么活下去? 所以,云琅就开始给劳役们发钱,甚至把他们的粮秣也换成了钱分派了下去。

     有军队在,不愁这些人拿着钱买不到足够的食物跟物资。

     羌人中间的富人他们很喜欢钱这个东西存在,至少,有了钱之后,就不用往家里存储多的数不清的粮食。

     穷人就不成了,他们的眼中,只有粮食,麻布,绸缎,牛羊猪才是财富。

     经济改革的先锋必须是军人,依靠百姓自觉,云琅认为一百年都推行不下去。

     对凉州闭塞的百姓来说,一百年前是怎么生活的,一百年后依旧如此,基本上没有新的东西。

     只有每一次大规模的暴力事件发生之后,这里的状况才会发生微不足道的一点改变。

     云琅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跟别人讲过什么人权了。

     一来没有必要,二来,刘彻都不跟他讲人权,他怎么可能难为自己去跟别人讲什么人权。

     强制百姓使用钱这个东西来交易,首先就要设立一些大型的交易市场。

     只有让钱这个东西真正可以换来东西,在凉州推行钱这个政策,才能有好效果,最终养成百姓用钱的习惯。

     等凉州的商业与大汉国内的商业融合一体之后,当大家都用一套规则办事之后,当大家过同样的节日之后,民族融合也就完成了。

     在凉州,暴力工具远比教化有用。

     如果想要让凉州彻底的变成大汉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后的教育必须跟上。

     大汉国内的诸子百家学问盛行,越是富裕的地方思想就越是混乱,相比之下,凉州就算是一张洁白的白纸了。

     这里人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教育,这个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