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129节

首页
    对于红旗厂的要求,杜永康根本不敢答应。

    不过站政z立场,他认为是应该答应的。

    按照工厂的权力划分,副厂长的权力其实不小,他要敢担责,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做主。

    罗成就算回来了,有意见,一样可以拍板叫嚣。

     可目前的问题是,汽车厂的账面上没有钱,别说红旗厂的采购事情了。

    很多事情杜永康都在压着来。

    比如赵主任那边的人大部分现在也回到厂里了,各种生产开始顺利进行了。

    而连城那边的叉车厂技术工人,几十个都来这边报道了,得安排工作。

     上年建设好的厂房,也迅速的被隔车间占领使用了。

    什么产品的产量都是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的。

     杜永康的父亲是地方单位领导,现在是省地方单位施压,希望多弄点方块车2.0出来。

    农业的想要三轮货车。

    而出口这边叉车需求量也是个无底洞。

    罗成不在,杜厂长临时管理汽车厂,牛鬼蛇神都出现来打招呼了,这样多产品,根本不知道优先提升哪款的产量。

     特别是一辆大型货车整装好了货箱,停在了汽车厂的车辆产品点,也在询问是先测试后生产,还是直接生产。

    还有就是,罗成走的时候,还说整一个汽车厂自己的停车厂,不但是自己的运输队需要,就这生产好的各种车辆,也需要一个停车厂存放呀。

     现在汽车厂内的停车棚,只不过是临时搭建使用的,得拆了重新建设厂房使用。

    西边的地皮也在开始清理了,汽车厂自己的研究楼要建设,还有职工楼也需要建设。

    这上年建好的职工楼,都没开始分,就已经不够分了。

     本地的职工可能还不能第一批分。

    就算分,普通正式工肯定分不到。

    到优先叉车厂外地过来的,还有军工厂的工人。

     而这样一来,还得批地,继续各种建设。

     现在明明是整个工厂各种产品都需要扩张,可杜厂长却不知道干什么好。

    节奏太快了,根本适应不来。

    要按他以前在镇里工作的经验,随便一件什么事,都先开个领导会议,然后研究怎么开展工作,再一步一步落实下去。

     表现?表现个啥呀,最后杜永康是直接怂了,什么加产之类的事情。

    跟他说没有用,汽车厂的产品,能生产出来多少是多少。

    再也没有罗成刚走,他就主持会议说要如何如何了。

     在轧钢厂那边,杜厂长也是没底气说话,送个货还小心翼翼的先去打招呼,说要送货了,什么时候送过去合适。

    而以前罗成在,都是手动叉车和托盘啥的,积累到多少了。

    然后就立刻打电话喊那边赶紧过来拉货,哪有什么送货呀。

     按照罗成的说法,产品都是给你生产的,汽车厂都没卖给其他什么企业。

    你的东西你不安排车和人来拉,开什么玩笑。

     而汽车厂没有罗成在,后勤部才算是送了一口气。

    要知道汽车厂是几何的形式发展,这后勤压力也是几何的形式增长。

    需要大量后勤人员,各种采购,都需要后勤部去落实。

    而且现在光看管仓库的都十几个人了。

     想当初,还是修理厂的时候,后勤部总共也就三人,现在都几十人了。

    按照道路,现在的汽车厂规模是不需要这样多人的,但同样也是发展节奏太快,导致每个车间都要安排对应的人手。

     要是处理完一件事情,再去处理另外的事情,节奏放慢,那人手绝对够。

    可现在经常是这边没处理完,没多久又一个新项目出来。

     如果大货车要量产,没专门负责的后勤人员根本不行。

    还有就是张主任知道的,车用空调生产线不能在借用其他生产线来额外生产了。

    也得独立弄条生产线出来,又是厂房又是设备安排的。

     好在罗成不在,这问题暂时被压着了。

    而那个叫胡平的老师,这过完年一来这边,就开始着手家用冰箱和空调设计了。

    想着就头疼,人家是一个项目就可以建立一个工厂,这汽车厂,项目是隔一阵子就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现在后勤部都直接占领了新办公楼两个办公室了,别说工厂内的,就工厂外的,溜冰场,电影院,门诊,甚至已经开始招生的小学,托儿所,保育室,什么不需要后勤人员负责。

     电影的电影票,需要去印刷吧,座椅维护要人吧。

    学校的书籍采购,桌椅板凳黑板粉笔。

    保育室的婴儿床,大量热水瓶啥的。

    门诊那边也要采购。

    这年头很少有专门的采购部,都是后勤部负责的,后勤部得安排采购人员。

     罗成走的时候说要建设在公交站台那边的门面房,也已经动工了。

    说实话,西边加盖职工楼和研究楼,再弄几个厂房,增加一个分食堂,能连接汽车厂的地块已经没了。

    这还是学校和门诊啥的是额外批的地皮。

     汽车厂再想扩建,附近肯定是有地皮的,但哪怕是隔一条街道,围墙肯定分离了,要多建设大门,安保的工作要增加。

    很多事情别看只是分割一条街道,操作成本就增加很多。

     按照现在传统的做法就是把工厂的项目独立出去,建设成独立的分厂。

    到时候分厂食堂,办公楼各种需要的部门都得有。

    而到时候罗成去分厂的话,那就是真正领导视察了。

     现在汽车厂是安于现状都有些忙的了,不少人调侃这罗厂长不来也不错。

    起码大家手头上的活,不会永远看不到头。

     不过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远在几百公里外的罗成,其实正在研发柴油发动机。

    拳击手装甲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罗成是明白了,就是因为它的特有改造模块,可以加装各种武器甚至炮台,跟拳击手一样,能攻,能防,能闪躲。

     攻击的话,罗成直接去除掉了,但给其他人提供了思路方向。

    防御的话,那就看他们用什么材料生产了。

    国内之前用的都是苏联进口材料,现在恐怕买不到了,现在正在研发的材料,可能也不赶趟。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闪躲了,速度得快得灵活,但就这方面,也卡死在发动机的马力上面。

     罗成是运气好,可能也是因为签到指定了装甲车车型,第二天就获得的这款装甲车的构造图。

    然后罗成也没按照每个部件去签到,只是针对性几个重要部件去签到,而其他部件都交给了研究所其他人。

    哪怕研究所其他人弄出来的部件很落后,比如无法生产全自动变速齿轮。

     但对于罗成来说,他的任务其实是完成的了,提供了造型和内部构造。

    可戴天德提供的材料部件表,罗成看了也是摇头,再如何简化,其实都无法满足拳击手这款装甲车的需求。

    按照设计,本来三十多吨的装甲车,已经砍掉好几吨的附加设计了。

    可没有合适的发动机,什么都是井中捞月,空谈呀。

     搞的最后戴天德还耍起赖来,说别跟他讲数据那套。

    讲数据的话,他说干脆设计一个一万马力的发动机,我装甲车都能飞天了。

    所以这所谓的拳击手设计的再好,你不按照国内现有的设备标准来,就不算完成任务。

     这罗成也是气呀,他的参数已经尽量以国内能生产的来简化了。

    但国内生产不出强力发动机能怪他嘛,他又没给一个离谱的参数。

    起码苏美德啥的,都能生产出来。

    而且重型坦克要求是一千马力以上发动机才行。

    他的要求只需要六百,就能保证速度很快了。

     不过罗成也看了拳击手发动机的数据,六百是六百,但人家是涡轮增压的。

    罗成就算减轻了拳击手装甲车的重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