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转危为安

首页
    不知晓,以为是自己的炮队找错了目标——不是说禁卫军只有轻武器,最多只有机枪,哪里来的火炮? 听着不绝于耳的轰鸣声,革命党渐渐感到了绝望——哪里是哪里出了错?带兵的几个革命党代表却没有如此简单的认为。

    他们通过分辨,认为这分明就是对面禁卫军从驻地发射出来的炮弹,而且和他们一般见识过的火炮声音也有很大不同,这究竟是什么秘密武器? 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武器,禁卫军用于火力支援的便是前次在张勋案中崭露头角的迫击炮。

    良弼等人试验后,认为该炮携带灵活,使用方便,堪称步兵火力支援的利器,钦差使团进驻武昌时,部队特意携带了门迫击炮而来。

    由于体积很小,目标亦不显著,外界误以为禁卫军并无重火力。

     对新技术毫无认知让革命党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

     “报……急电。

    ”外面枪炮声极隆之时,一个译电员飞也似地跑进了禁卫军指挥中枢中。

     “联系上了?”一直密切关注战局进展的陈宦跳起身子,大喊道,“他们怎么说?” “接长江舰队转发而来的电报,后路良弼和蒋方震长官的部队已于今日下午三时左右开拔出发,天亮以前,良弼大人的部队必到武昌城;正午以后,蒋方震长官所部陆续跟进。

    ” 由于无线电收发范围并不广,禁卫军要远距离收发一直采用三条途径:第一条,通过临时架设的电报线路直通湖北电报局,然后拍发四面八方,现在湖北电报局既已被革命党控制,这条通道就用不得了;第二条,通过无线电与良弼所部联系,然后让该部利用铁路电报线拍发,现在良弼部既然已经奔袭而来,急切间电台必然无法展开,亦达不到转发目的;第三条是通过无线电与萨镇冰亲自坐镇的长江舰队联系,然后让他们通过驻扎地的有线电报沟通全国,这一条虽然费时费力,却是眼下唯一能保持通信畅通的渠道。

     “好!”岑春煊第一个击节赞叹,“大军来鄂,武昌乱事必不能久……” 陈夔龙方才已经吓晕了过去,现在面上稍微有点血色,挣扎着说道:“某败坏大局,酿成兵变,请……” “算了,算了。

    ”王英楷打着圆场,“乱党蓄势已久,要不是今日下午接到消息,说会党举事是革命党挑唆所为,意欲为举事而营造局面的话,我们也可能蒙在鼓里。

    ” 难怪有了飞兵抢夺楚望台之举。

    黎元洪心里暗暗心惊,武昌城的一切变乱,他和陈夔龙两人作为守土有责的大员不清楚,钦差大员们却知道的一清二楚,真是让人无地自容。

    想到这里,他颤抖地跪下来:“卑职黎元洪,未能约束部队,故有造反举动,请各位大人治罪……” “治下不严的罪过呢你肯定有。

    ”王英楷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不过现在并不是追究责任之时,你虽然未能约束部队,但变乱蜂起后能临危不乱,坚守防御,也算得上将功抵罪……现在只等援兵到来,你率部反攻,也能立上一功。

    ” 岑春煊对黎元洪印象不错,亲自上前将他扶起:“听说你在湖北军界颇有声名,各方都称赞不已,比张彪倒是强多了。

    张彪这厮,素以欺上瞒下、贪污受贿而出名。

    两标造反,固然与革命党活跃其中大有干系,张彪劣迹累累,也是逼反官兵的因素。

    不然,革命党不过寥寥数百人,很能凑拢如此庞大之乱兵?” 黎元洪沉默不语,看来钦差使团早已掌握了相关动向,只不说罢了。

     “报,革命党进攻西门,被我军击退,杀伤上百人……” “报,革命党进攻我军右翼,为我军击退,打死打伤上百人,并俘获10余人……” 指挥中枢里不断有人前来汇报敌情,外面看钦差使团驻地危如累卵,但里面之人其实看得很清楚,革命党绝对攻不下此处。

    铁别是炮队在连续发射、耗尽所费炮弹后,革命党失去了唯一的攻坚手段,面对防御严密、火力炽热的钦差驻地根本毫无办法。

     楚望台上,孙传芳自己都已记不得到底打退革命党多少次进攻了,敌人仿佛无穷无尽的蚂蚁一般,退下去一批又涌上来一批。

     在僵持不下中,革命党占领了武昌城九成以上的地区,但却对最后两处战略要地无能为力。

    这种建筑在沙滩上的高楼,注定是异常脆弱的。

    因为,禁卫军的援兵杀过来了……第三次机遇第三卷第十三章转危为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