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七章 推心置腹

首页
    无比,既无鲜鱼固有之腥味,又有腌鱼缺失之鲜活,保留鱼肉本味,不似红烧、油炸、深煮等其他烹之法将鱼味破坏。

    此法原名式蒸,但与粤式蒸以油汤浇灌又有不同,可保留鱼之清淡……” “一说之下,食指大动矣。

    ” 又扯了两句闲天,话题逐步转到了正事之上:“公可知某来意如何?” “然!某虽年逾六十,几经沉浮,但头顶一个盛字却无论如何也抹不掉。

    ”郑观应苦笑,“盛杏既在颐和园避暑,某亦时日无多。

    今日之事,无某未必无盛,无盛必然无某!” 岑春煊只笑,不置一词,待对方长吁短叹完毕,递过来一物:“先看信再说。

    ” 信却是康有为写来地,除一通叙旧外,重点对郑观应当日义举表示了感谢——戌戌变法失败后,康、梁避难国外,时间仓促,根本顾不得家眷。

    梁启超还好,康有为家眷全部沦落香港,衣食无着。

    郑观应当时正在广州任职,便托人带去100银元以解燃眉之急;再后来,郑观应抵沪后利用自己地关系,保护了一批在沪康门弟子,或是劝其“速去,勿留沪贾祸”或是劝其“回乡下读书,将来国家总有用汝处”,现在康、梁复起,声势更隆过10年前,此笔政治投资可谓获益丰 郑观应并不赞成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的所作所为,但在当日恐怖中 义举,尤让人觉得难能可贵。

    但他粗粗扫了一眼后,大变化,只道:“康南海有心为我开脱,语多保全,他是好意,我心领了,可我着实是盛党啊……” “就知道你会如此说。

    ”岑春仿佛早已料到这种情况,又笑着递过来一本书,“请先生再看。

    ” 一扫封面,《盛世危言》四个字跃入眼帘,郑观应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在这本凝聚了他大半生学术思想地着作里,他寄托了无数的理想,可惜时间愈久,愈觉得距离目标越来越远。

     犹豫了半天,终究没有接过书,只道:“这却是拙作,颇多狂悖之言、大逆之词,今上仁慈,不以言辞加害,否则某死无葬身之地。

    ” “怎么,不接过去看看?” “不必再看,书中之语我几乎倒背如流,今日回想,只觉白云过隙,世事如常,某已心疲神倦。

    ” “当真?”岑春煊拊掌大笑,“仔细看看,绝对大有所获。

    ” 郑观应将信将疑地翻开了书页,果然是他熟悉的文字,唯一不同的是,在许多页面上却有圈圈点点的记号,很多页上还夹杂着只言片语的批注,如“此句甚妙!”、“用语精辟”,“此为国家大害,当改之……”等等。

     “这是……”郑观应有些疑虑,难道是岑春煊看后地批注,否则又怎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