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因为还没有到王通寿宴的时刻,唐书也就带人在周围随意的游览着,毕竟东平这里各种遗迹乃至风景也不少。
这可是孔孟之乡啊。
不过说起来王通那个老头子选在这里隐居,也可见这个老头的自傲了,毕竟没点水平也不好意思在孔孟之乡定居下来啊,特别是他这样的儒家传人,这个年代的儒家比起后世那些被阉割的儒家要好上很多,不过因为战乱以及其他的缘故,使得如今的儒家还没有完成统和。
而王通就是其中比较有名望的大儒之一。
不说他本人的各种水平,单单他的那些弟子就足够显示这个老头并不浪得虚名的了。
诸如魏征乃至房玄龄等人都算是王通的弟子,可见这个老头的牛叉,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家伙的寿宴才会惊动那么多的人。
不过唐书对于这个老头却也是不感冒,虽然确实很有能力不假,但是因为后世的儒家的影响。
唐书下意识的没有什么好感,反正这个家伙也不会出仕什么的,唐书这个现实主义者自然不会在意他了。
微山湖上,唐书随意的坐在甲板上,四下打量着,口中哼哼着后世关于微山湖的红色歌曲。
倒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一旁素素和云芝正在煮茶,没错,云芝也跟着唐书来了,这还是云玉真主动提出的哪,说是唐书出门没有人服侍可不合适,只有素素一个也不够。
所以云芝就跟来了。
唐书自然不会反对,云芝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子,而且很是温顺乖巧,唐书还是很喜欢的,有着两个少女伺候着,也让唐大少爷感觉很是满意。
两个丫头在一边认真煮茶,不时侧耳倾听唐书哼哼的古怪小曲,看向唐书的视线中也满是羞涩和爱慕。
前两天。
憋了很久的唐大少爷终于展露了色狼本色,帮他暖床的素素没有来得及离开,就被唐大少爷拉着在床上吃了下去,云芝当时也在一边,只不过这个丫头显然被惊住了,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最终就是颤巍巍的在一边看了个全场。
正好唐书没有尽兴,也就将她拉上了床。
总之,就是这样了,唐大少爷再度禽兽了一把。
不过素素和云芝虽然很是羞涩,却也没有什么不满,云芝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而素素在唐书这段时间以来的逗弄以及承诺下,也认定了唐书,自然不会懊恼。
让云芝拿出鱼竿什么的,唐书饶有兴致的钓起鱼来,目光落在水面上,脑海中也回荡着诸多的思绪。
这个时间,李密应该已经联合突厥暗算了瞿让,瞿让这次重伤可以说也是失去了他唯一能够比拟李密的优势,那就是武功,而且在李密以及沈落雁等人的各种布置之下,没有外力的话,瞿让已经无力破局了。
一边暗算着瞿让,李密还在和隋军交战,虽然隋军再次从关中抽调了一批援军,但李密依然能够维持着局面,除了诸如王世充之类的别有心思的对手的缘故,李密本身的能力也让人赞叹。
而让唐书关注的关于沈落雁的事情,也有了消息,在原著中,因为双龙看到了隋军肆虐乡里造成的惨状,所以一怒之下和隋军乱战一通,打乱了秦叔宝的布置,使得秦叔宝被沈落雁击败,如今没有了双龙,虽然秦叔宝当时击败了沈落雁的军队,但沈落雁多谋善断的传闻可不是假的。
在秦叔宝追击途中,利用之前的布置,沈落雁也给了秦叔宝一个教训,在各种劣势之下,沈落雁能够有这样的表现绝对让人惊叹,这样的巾帼也是不次于任何男子的能力的。
沈落雁啊,唐书咂咂嘴,如果不是还需要沈落雁帮助李密,在后面的日子里给洛?阳更大的压力,估计唐书就要忍不住将这位美人军师抓过来了,不过唐书也知道,如果李密还没有失败的话,沈落雁也很难归顺的。
因为这个女子可是将李密当成了明主,当年出身富户的沈落雁更是破家全力资助李密。
想一想李密还真是幸运,竟然有这样的奇女子如此的认同。
所以想来想去,唐书还是暂且放下了关于沈落雁的问题,等到洛?阳之战的时候,相信沈落雁会做出一个合适的选择的。
另外一件被唐书关注的事情,就是关于李阀了。
李世民前段时间也来了南方,见了东溟夫人一面之后就行踪飘渺,不过可以想见之前他一直关注着关于东溟派账簿的事情,直到前段时间李世民才放心离开了南方。
并不是因为账簿的事情有了结果。
而是账簿对于李阀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
是的,李阀就要起兵了。
唐书安插在李阀的细作已经传来了这样的消息,而唐书也并不意外,原著中也差不多就是这段时间,对此唐书心知肚明。
这时候太?原郡,河东乃至关中应该也是流言四起了吧?!
唐书嘴角露出一个讽刺的弧线,他当然不可能看着李阀这样准备充足优哉游哉的起兵,李阀本就是唐书最为重视的敌人不说,这些家伙在唐书攻略河?北的时候还偷偷摸摸的给唐书制造麻烦,唐书这样小心眼的家伙怎么可能不报复回来那,而且也要削弱李阀的战争潜力。
就向唐书所说的那样。
如今太?原、河东以及关中各地都是流言四起,都是关于李阀要起兵造反的事情,什么李阀为了造反能够成功,直接投靠了突厥,并且承诺凡是李阀占据的地盘,财货女子任由突厥处置。
在太?原等地的人们听到这样的消息竟然惊惧了。
毕竟突厥的狠厉可怕他们很清楚。
虽然大隋之前很是强大,突厥不敢轻易犯边,但是自从杨广三征高丽之后,国势大降,之前杨广巡边更是直接被突厥大军围困,虽然最终解围却也将大隋的虚弱展露的淋漓尽致,自那之后。
突厥就竟然侵略边境,尽管太?原并没有遭受这样的灾害,但是从马邑等地逃出来的难民的表现,他们可都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所以对于突厥,众多的民众也是非常的恐惧,这样的流言迅速传播开来,已经让太?原境内有兄慌了,并且迅速的蔓延开来。
尽管李渊竭力辟谣,但是效果也很是一般。
因为这可并不只是流言啊,什么刘文静去突厥面见始毕可汗,甚至将双方的对话都说的差相仿佛,而突厥的使者,以及始毕可汗派来表示支持的突厥军士可已经出现在太?原了,可以想见这些突厥士兵们面对民众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这些异族可是非常有优越感的,而且根本不知道什么礼仪道德之类的事情。
各种欺压的行径也有发生,李渊虽然将这些突厥兵们在城外庄园招待着,但是离奇的事情发生了。
又有上百人的突厥士兵出现在了太?原郡内,号称着支援李渊造反,在太?原郡内为非作态,态度很是恶劣,更有着什么李渊是儿可汗,已经将民众卖给了突厥,他们完全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言语。
类似的形式和言语传播开来,可见太?原以及周边的民众何等混乱,李渊面对这种情况真是头皮发麻,狼狈不堪的,尽管在府中破口大骂,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处理,诸多幕僚也是头疼。
毕竟流言有鼻子有眼不说,还有着实际的例子发生,这已经算不上什么流言了。
大量的民众携家带口的出逃,这样的场面李渊怎么可能允许,让这些人逃离,只会让对李阀不利的声名传播开来,而且这些民众可都是李阀认准的麾下之民,也是他们的战争潜力啊。
所以李渊派人守住关卡,并且大力的辟谣,但效果很差,甚至发生了士兵和民众的冲突,而且当地出身的士兵也有些然的迹象。
这样的场面也让李渊怕了,如果真的爆发大量的冲突,且不说民众造反带来的后果,就是诸多的士兵恐怕也会有哗变的,那样李阀还起什么兵?!老家的都不稳定,他敢放心出兵吗?这样的情况让李渊焦头烂额,很是无奈,但这还是必须要处理的事情。
最好的办法就是辟谣,让民众们不要相信那些流言。
但李渊能够取信于民吗?很难,毕竟暗地下有着唐书的细作在推波助澜,而且和之前大汉遇到的情况不同,李渊确实为了取得突厥的支持而做出了一定的承诺,流言只不过是将它夸大了而已,但这就让李渊很是不好解释了。
而且传言弥漫的很是广泛,前期李渊一个疏忽,流言就已经蔓延开来,之后再想控制就已经控制不住了,如果只是传言还是简单的让人们观望的话,随着突厥使者而来的突厥士兵的一些糟糕行为就让恐慌渐渐产生。
李渊在幕僚的提醒下,当即和突厥使者进行了磋商,显然突厥那个老奸巨猾的始毕可汗也有过交代,所以突厥使者约束了带来的突厥士兵,这让李渊松了口气,这样他就可以慢慢消除流言的影响了。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
又有突厥士兵自北方而来,一路可是鸡飞狗跳,肆虐乡里,完全是一副李渊老子的模样,在太?原郡内为所欲为,种种或是残忍或是不堪的手段,顿时让那些见识了的民众慌乱起来。
纷纷逃离,随着这些民众的转移,这件事情也传播了开来,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有图有真相啊!
这样恐慌就产生了。
李渊差点没有气炸,但是这个时候李渊绝对不敢和突厥闹翻,派出去的细作斥候也确认了这样的突厥士兵确实存在。
这让李渊心底很是愤怒,虽然为了所谓的大业,李渊可以忍受一时之辱,但如果大业变得没有了希望,他还有必要忍受屈辱吗?
在府中密室愤怒的发泄了一番,李渊最终还是为了大业忍耐了下来,李渊的隐忍功夫绝对不用怀疑。
于是他再次去见突厥使者。
将这件事情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