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一艘军舰,不会是小日本的巡洋舰吧。
”赵龙突然看见一艘轮船从远处的江面行驶过来,不禁对叶丰道。
叶丰举目望去,远处的江面上显然是一支日军小型舰队,由一艘大约五、六千吨级的轻型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组成,此外,还有几艘由商船改造而成的辅助巡洋舰以及好几艘炮艇。
巡洋舰分为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不同的军备限制条约中对这两个概念均有定义。
在华盛顿条约中规定重巡洋舰主炮不大于8英寸,主炮不超过10门,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速度不超过35节轻巡洋舰主炮不大于6.1英寸,主炮不超过19门,全舰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速度不超过35节。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英美两国较好的遵守了这一规定,德国则打起了擦边球,设计并建造了所谓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实际上可视为重巡洋舰),日本则在较大幅度上突破了这一条约的限制,建造了妙高级、高雄级和最上级重巡洋舰,排水量都在1.2-1.5万吨左右,唯一符合规定的是主炮口径和数量。
除了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还有一种更小的巡洋舰是辅助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战争爆发后快速装配了火炮的商船。
这些船被用来为其它商船提供保护,但由于它们航速慢、火力弱、装甲弱,因此它们实际上几乎无用。
远处日军的这支小型舰队,显然是以那艘轻巡洋舰为旗舰,然后再配上三艘驱逐,几艘辅助巡洋舰和小炮艇。
没想到还能看到日军的一支舰队,叶丰心中琢磨起来,现在的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基本已经被日军控制,日军的军舰经常出现在长江中,如果能搞他一家伙,那就太爽了。
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中国海军有9艘巡洋舰,即“海圻”号、“海琛”号、“海容”号、“海筹”号、“平海”号、“宁海”号、“逸仙”号、“应瑞”号和“肇和”号,抗战爆发之后,奉命在江苏江阴的长江航道设置封锁线。
但是,9月25日,“海圻”号、“海琛”号、“海容”号、“海筹”号等4艘老巡洋舰被沉塞于主阻塞线之后充当辅助封锁线。
这4艘巡洋舰即不战自沉矣!几乎与此同时,在同一地点与日本飞机的激战中,“平海”号、“宁海”号、“逸仙”号这3艘巡洋舰也相继沉没。
10月23日,从江阴退到安徽采石矶的“应瑞”号巡洋舰亦被日军的飞机炸沉。
同年9月下旬,另一艘巡洋舰“肇和”号在广东虎门要塞的激战中,被日军飞机炸沉。
至此,中国海军的巡洋舰已全部荡然无存,殉国于水底。
因为中国海军基本名存实亡,所以,日本的军舰在长江中明目张胆的航线,特别是在长江下游一带,如果能给小日本的军舰一点教训,他们也许会收敛几分。
叶丰目视了这些日本军舰良久,心中渐渐的有了一个计划,叶丰决定,一定要搞一搞这些日军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