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61章 昆剧的好苗子

首页
    能听得出不是残本。

     雾草。

     失传了? 咱家两个月之前还听过,听到中途,跳上台子把大官生给赶下去,自己唱了个尽兴。

     “您不知道这剧目失传了吗?您老师是谁?” 本来打算装糊涂。

     不准备知道钱宸跟谁学的戏。

     但是现在不行了啊。

     这可是失传的曲目,好说歹说也有四五百年了。

     如果能确定下来,昆曲剧目又多一处。

     而车里的钱宸,大冬天的脑门子上都出汗了。

     比他出现在贵妃床上,然后被万岁爷当场抓包,还要更让他胆战心惊。

     我该唱牡丹亭的。

     唱桃花扇也行啊。

     我特别的会。

     我唱什么斑竹记啊,我 但是他毕竟经历过大阵仗,多少生死关头都经历过去了。

     “我老师找到过一个残本,但是他怀疑这个残本是后人杜撰的,所以创作出来之后,只在小范围流传。

    ” 为了彻底断掉追溯的可能,钱宸又叹息说道: “我老师早年移居海外,回来过了几年又走了,所以没什么人知道。

    ” 张老师果然是有些信了。

     二十世纪初期,在国计民生艰难和京剧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一度兴盛的昆曲逐渐衰落。

     在昆剧重镇姑苏,著名的“四大坐城班”先后解散。

     昆曲差点失传。

     后来,一群老辈艺术家鉴于全福班老伶工年老力衰,后继无人,大家集资在姑苏五亩园开办昆剧传习所。

     缓了一口气之后,传习所也没了。

     直到解放后,才获得新生。

     1956年周传瑛、王传淞演出了经过整理改编的昆曲十五贯,轰动一时。

     也就是传说中的“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不过,后来还是有不少戏剧大家出走海外,慢慢地消逝在大家的视线里。

     钱宸给的理由非常充分。

     现代很多剧目,都是后人复原和改进的。

     “那真是可惜了,您老师是一位大师,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进一步复原斑竹记这出戏,我听着,质量真的非常好。

    ” “这个,我觉得问题不大。

    ”钱宸擦擦额头的汗。

     唱给万岁爷听的曲,质量能不好吗? 这下子玩大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