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章 让心归于平静

首页
    境、学校教育、工作条件、时代因素等。

    因此,“比较”在某种程度上是无奈之举。

    比如说在餐厅,你自然会看到其他餐桌上的菜肴,“看起来很美味呢”,想不比较也很难吧。

     因此,不要认为“非比不可”,而是在认识到“比较往往是无奈之举”的基础上,让自己清晰地认知到“不比较也可以”。

     众所周知,无论看起来条件多么优越的人,无论多么优秀的人,他也会有自己的苦闷和烦恼。

     你觉得别人比你好,但把你放到他的位置上,你会发现他的烦恼。

    也许他人“烦恼种子”的数量,比你现在痛苦的事情更多。

     我曾有一位患者是公司老板,尽管他的公司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但他身心俱疲。

     除了必须承担养活公司员工和家人的重担,还要面对销售额、人际问题以及无法言说的孤独与不安。

     此外,还有一个长得漂亮、自由独立,而且丈夫优秀、孩子乖巧的女性,她由于受到好朋友的嫉妒,友谊因此分崩离析,她自己还曾一度失眠。

    有的女性虽然嫁入豪门,但因婆媳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诸如此类的案例,我接诊过不少。

     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的人,其实他们承担的责任更大,立场以及人际关系更复杂。

    因此,他们遇到的问题和承受的压力,比旁人看到的要多得多。

     也就是说,不管去哪,不管变成什么样的人,你都会遇到烦恼。

    无论处于什么地位,生命中的苦难和烦恼都会随之而来,不管你是谁。

     因此,和别人比较让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实在毫无意义,这只会消耗你的精力。

     你不妨这么想:“我很辛苦很累,但你一定也很辛苦,说不定比我还痛苦呢。

    ” 表面风光无限的人,都经历过无数风雨,在痛苦中不断挣扎着前进。

     有些人看起来很强大,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是很艰难的。

     在一步步的探索中,逐渐摒弃“为什么要这么烦恼”,或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失败”,然后冷静应对,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没有认识到“某些问题原本就是与生俱来的,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那么你的烦恼会接连不断;如果能客观地处理好“眼前的问题”,那么花在烦恼上的精力就会向其他方面转移。

     无论是家庭还是职场,追根究底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因此,眼光向前看,尽可能保持乐观! 24不得不努力的时刻,一定会到来。

    所以,如果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无须太过努力 长期工作,有时候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或角色。

     我就经常被要求做一些“对我来说很困难的工作”。

     对于做不到的事情,我会拒绝;但是对于“能不能做,如何做”这类模棱两可的事情,我一般都会乐观地想“先应承下来试试,不行的话再想办法”。

     在我的印象中,怀疑“能不能做”的一些事,真正去尝试之后,往往会获得成功。

     我刚当上精神科医生不久,政府在全国大规模兴建精神病医院。

     早些年,原本就很少的精神病医院因战争被毁坏,很多患者住在家里的库房、储藏室之类的地方,过着悲惨的生活。

     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把这样的患者接到医院,多的时候要担任约80位患者的主治医生。

     这是我承受的极限了吗?我一边思索着一边进行,最后也做到了。

     当然,我做不到的时候,也会求助于别人。

    也就是说,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我会寻求他人的帮助。

     70岁的时候,我受聘到诊疗所担任管理医生的工作。

    我曾想,这个岁数了我还能干多久呢?然而,我却在那里持续工作了7年。

     不过,我觉得对自己不要太过苛刻。

     不要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事情“有点麻烦,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依靠健康的状态,在关键时候做出正确判断。

     在我看来,人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状态下,接受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反之亦然。

    所以,在身心疲惫时,尽量不要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

     为了面子,或者想比别人挣更多钱,让自己做出各种牺牲又有什么意义? 没有健康,一切都等于零。

     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和平时代,很多人因睡眠不足或极端饮食而引发健康问题。

     其实,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饮食以及调整身心,这才是一切的源泉。

     好吃的东西适量吃,饭食、蔬菜、酒也要适量。

    只有把握好适量这个度,“还想吃”“还想喝”的欲求就会降低。

     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第一,工作其次。

     不要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故事4从结婚、生孩子、当家庭主妇到重新上班 在奈良医科大学精神科工作五年后,同行朋友给恒子老师介绍了一位对象。

    那一年,她27岁。

     那时候,恒子老师的工作很累。

    她的老师金子教授被调到了别的大学,同一科室的医务人员也都四散离开。

    科室一下子变得一团糟。

     正在她深陷失落,感到“一切都变了”的时候,同行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位对象。

    对方比她大五岁,是一名耳鼻科医生,叫中村三雄。

     看到娇小淳朴的恒子老师,对方一见钟情,便提出“一定嫁给我”。

    恒子老师也觉得他人不错,便承诺和他结婚。

     “我对他的好感,超过了普通的恋爱感情。

    和他结婚的话,一家人可以郊游、登山,肯定会很快乐。

    带着这样的期待,我决定嫁给他。

    ” 恒子老师原本也有早点结婚的想法。

    另外,周围的老医生也曾多次告诉她:“你作为精神科医生,如果没有婚姻和育儿经验,你无法真正了解患者的烦恼。

    ” 就这样,他们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不久,她竟然发现丈夫原来嗜酒如命。

     “总之,他是在一家喝完又去另一家喝。

    作为耳鼻科医生,他能够认真工作,但是每天下班之后,就和一帮酒友到大阪街头喝个不停。

    我还是太单纯了,一开始我太大意了。

    ” 结婚第二年,恒子老师怀孕了,1957年长子顺利出生,老师的工作因此一度中断。

     对老师来说,“不工作的日子”开始了。

    家庭主妇的生活对受尽工作之苦的恒子老师来说十分快乐。

    她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在方便的时候和同龄宝妈们去购物,甚至一起做饭。

     两年后,第二个儿子出生,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孩子身上。

     “我并非对医生这一职业那么热爱,这样照顾孩子也不是坏事。

    等孩子长大一些,我也可以到医院干点兼职,让自己悠闲一点儿。

    ” 后来,国家在精神医疗方面提供支持,全国大规模建立精神病医院,也出现精神科医生短缺的问题。

     那时,恒子老师每隔一两天就会接到原单位的催促电话,让她赶快上班。

     “不行呀,我想上班,可是孩子还小。

    ”正当老师为此烦恼的时候,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援助。

     原本住在尾道的父母,说想来大阪与她同住。

     “你好不容易才当上医生,待在家里太可惜了,你应该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

    ”记忆中几乎没有感受过父母之爱的恒子老师,父母说的这番话让她大吃一惊。

     “现在看来,那时候父母来大阪也是没地方可去了。

    他们疼爱的儿子去了德岛和东京上大学,父亲也退休了,有了空闲时间。

    ” 一方面被外界意想不到的力量推动着,另一方面丈夫也告诉她“你要工作的话,我可以和你爸妈一起生活”。

     就这样,在多方面的敦促和支持下,恒子老师于1963年在贵信山脚下的精神病医院再次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

     不过对老师来说,这也是她艰辛生活的开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