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的行列,两相一比,就让魏良卿那个捡来的宁国公黯然失色。
另外,范景文升任刑部尚书,张溥升礼部左侍郎,张采升工部右侍郎,张子续加光禄大夫,华琪芳任大理寺卿,吴孔嘉任太常寺卿,宋应星还留在他的理学馆和国子监等等。
另有李沐的内弟李硕,升任宁波知府兼理海关,李党众人,开始逐渐步入高官行列。
除了李沐一系的官员,崇祯还大量起复天启朝被贬斥回家的东林党官员,召原内阁大学士韩爌,来宗道入朝为大学士,召解学龙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杨涟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地方上也大力提拔东林系官员,东林诸官,一时间大有复起之势!
在京城的李府内,新任右佥都御史杨涟和新进唐国公李沐正在书房内相对而坐,李妍儿一声湖蓝素裙,正在一边认真的望着两人,一边在面前摊好泾县宣白,拿着湖笔预备写着什么。
杨涟自从在锦衣卫诏狱中失聪后,靠李沐延请名医恢复了一些听觉,但毕竟受创严重,已非药石可医,虽有好转,但仍然听力羸弱,很多时候依靠文字交流,所以杨大人每次出门,都会找写字勤快的人跟着,有时候是儿子,有时候是孙子,到了李家的内院,自然就有李夫人帮忙。
别看李沐现在地位崇高,钦封唐国公,那是超品的公爵,基本是大明武臣勋贵所能做到的极致,对杨涟这个老师依旧是敬重有加当。
然,李沐的排名尚在英国公和成国公之下,毕竟人家也是两百年的老公爵了,不能刚上来就把别人踩在脚底下吧。
“老师,之前之易兄来过一回,我看他确实在甘肃待的够久了,就让他去工部虞衡清吏司做员外郎了,您就别和他争啦,甘肃马上要配合固原镇出兵河套,之易兄又从来没有掌过军务,您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
”李沐说起的之易兄,就是杨涟的长子杨之易,杨涟纵有满腹才华,兼又气质高洁,可惜杨家的后人倒不如他那么争气,长子杨之易蹉跎到三十岁中了个举人,吏部看在杨大人彪悍战斗力的份上,破格授了个临洮府渭源县县令,结果没干两年,小杨大人就嫌边境苦寒,吵吵嚷嚷着要回来,把杨涟给气得哦。
除了杨之易,杨涟还有杨之言,杨之赋,杨之才几个儿子,前两个都是考到生员再未有所寸进,杨之才在杨涟入狱之后,惊惧万分,极度怕死,结果活活把自己给吓死了。
对于杨家人,李沐本着尊师重道的原则,尽可能的拉一把,虞衡清吏司虽然在工部只是管理管用器物的制造和收发,但是却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铸币。
李沐吃够了大明这些经济文盲肆意滥发货币的苦,干脆找个还算是个自己人的杨之易把铸币权先握住再说。
“真是荒唐,堂堂一县父母,贪生怕死,畏难惧艰,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工部员外郎虽说是从六品,但是手握国家铸币大权,又岂可儿戏?!”杨涟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