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用纂书和楷书写有十晋整,低下有小字注明“票面金额,见票即兑”。
反面是大大的“泰丰票号”四个大字,还有票号大朝奉和掌柜的印鉴。
“这是什么银票,怎么没见过?十晋。
。
。
这是说的什么意思?”李沐好奇的问道。
“大人,这是泰丰票啊。
”孙传庭在一边搭腔道:“咱大明原来的宝钞不是。
。
。
不好用嘛。
”孙传庭有些支吾的说。
其实早在洪武年间,大明朝廷就仿照宋制发行纸币,但是因为没有近现代经济理论基础,滥发纸币造成了通货膨胀,使得宝钞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迅速沦为废纸,虽然后来历代皇帝均有发行,但是信用已经崩溃的宝钞很难再被社会承认了。
“这泰丰票,就是一种买银子的票券,现在的银价,大概是十晋可以买一两白银吧。
”孙传庭想了一会儿道:“不过银价每天都在变,具体的就得去交易行看了。
”
为了解决银钱难以携带的问题,大明很多大的票号发行有自己的银票,这种银票都是整数存取,功能大致相当于现在社会的银行存折中的定期存款。
虽然方便了大宗交易,但是由于票号规模不够,或者小额银票防伪监督困难,一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统一的银票体系。
而山西晋商的泰丰票号所发行的泰丰商票,无疑很好的开始解决这个问题,泰丰票因为发行了大量五晋,一晋,五十原的小票券,渐渐的已经被很多老百姓采用为常用商票,不知不觉拥有了货币职能,而晋,自然就是这种货币的单位。
现在的大明,南方普遍使用由杭州银号发行的苏杭票,北方普遍使用由泰丰票号的泰丰票,原本也算相安无事,但是自从杭州银号接到李沐的命令,开始在太原和西安开设分号,在北方地区发行苏杭票开始,两大财团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苏杭票也是这个道理,不过他们写的是元,百元是一两银,用起来其实方便一些,毕竟老百姓的日子,还是精打细算的,像这种十晋的票子,很难用的了。
”孙传庭一边摩挲着那张商票一边解释道:“这泰丰票在西安城是有专门的交易行的。
”他见李沐感兴趣,不由得多说了几句:“只要老百姓想要现银,就可以拿着票面去交易所兑换银钱,不过银价是浮动的,今天是十晋一两银子,明天或许是十一晋,也或许是九晋,又或许是十晋多五十原,说不定的。
如果换的好,低进高出的话,甚至还能小赚一笔,但是大体比较稳定。
其他的,由泰丰商行出售的诸如黄金,盐巴,粮米等物资也和泰丰票的价值划等号。
”
“哦?”要说刚开始听泰丰票号发行商票,李沐只是有些赞叹的话,听到孙传庭说这泰丰票居然还和银价划等号,还是被惊到了,杭州银号的苏杭票,那是根据李沐亲自制定的票券规章发行的,后来荷兰东印度公司经理罗荷来到大明后,李沐重金聘请他做杭州银号大掌柜,这才有了新的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