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第118节

首页
    告人及家属打了预防针,强调量刑是由法院来决定,不看原告人和家属是否同意。

     【所以,赔偿金额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谈的。

    因为对方肯定不愿意进局子,想要争取缓刑,比起去监狱里待几年,还是出一笔钱比较划算。

    】 【这就有了谈的余地。

    】 如果原告人和被告人就刑附民部分达成和解,被告人赔偿了原告人经济损失。

     法院在量刑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一点。

     总不能你既想法院判得轻一点,又不用出赔偿金吧? 这没什么不好的。

     刑事部分,本来就是检察院起诉,法院判决。

     受害人如果对判决不满意——一般来说,很少会有受害人会对判决满意——受害人是没有上诉权的。

     虽然受害人也可以跟检察院那边说,但退一万步讲……改判的可能性也没那么大。

     多拿一些赔偿金挺好的。

     第85章刑附民四 梁涛的话里有话,天幕下很多人都听出来了。

     但即便姜海蓝解释了,他是在给原告人及家属“打预防针”,观众们也不能理解。

     法官要怎么判案,不是法官的事吗? 为何要管百姓接不接受? 为何要好声好气地给百姓解释? 有些事情,是没法理解的。

     不过赔偿款和缓刑部分他们听懂了。

     “我记得,她以前说过,缓刑是指给予犯人一个考验期。

    ” 唐朝位面,魏征从回忆中扒拉出姜海蓝讲“缓刑”的场景。

     “如果犯人在考验期内没有再犯事,那么过了缓刑考验期,犯人就没事了。

    但如果犯人在缓刑考验期犯了事,就会撤销缓刑,执行有期徒刑?” 魏征当然不会以为,所有人都会珍惜缓刑的机会,老老实实地度过整个考验期。

    但在最初判刑之前,肯定大多数犯人都是想要得到缓刑的。

     监外执行啊,怎么着也比被关在监牢里好。

     所以法官以缓刑来和被告人谈赔偿款,魏征心想,出一笔钱就不用被关进监牢,除非是真的家徒四壁,否则怎么也要努力一把。

     他又想起刚听到姜海蓝提到“缓刑”这个概念那段时间,多少人上蹿下跳想要修改律法,把这个“缓刑”引入他们的《贞观律》。

     可把陛下气得不轻。

     怎么人家的官吏对待百姓如家人般温暖你们不想学,人家的女人能像男人一样读书做官你们不想学,人家的百姓生活富足你们不想学…… 缓刑这种能给你们的不肖子孙谋福利的制度,你们倒是马上就想学了??? 当然,陛下也不是反对缓刑制度。

     这项制度能在后世施行,有其优越性和必要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