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6节

首页
    她在周自衡怀里找了个舒适的位置,脑子里的弦松开之后,立刻会周公去了。

    迷糊中能感觉到周自衡将自己移了移位置,然后又掖了一下被子。

     真好啊。

     因为说话说到太晚,徐清麦第二日颇有些萎靡不振,呵欠连天,连刘若贤和几位女医工医师约她去扬州城里走一走,她都只能婉言谢绝,只想要在驿馆里好好休息一下。

     然后,刘若贤与女医工们,尤其是后者露出了一幅“我懂”的表情:“太医丞与夫君久别重逢,自然如胶似漆,是我等冒昧了。

    ” 她们挤眉弄眼地走了,剩下徐清麦一头雾水的留在原地。

     她没睡好,脑子昏昏沉沉,半晌这才反应过来,然后差点从榻上跳起来。

     冤枉!她真的什么都没干啊! 后来,徐清麦还是去扬州城里走了走,感受了一下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景,和夜桥灯火连星汉的意境。

    相较于之前那次,她明显感觉到扬州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渡口的船也越来越多了。

     在船舶们争相入港的时候,甚至还有可能需要大排长队,堵个一两天都是常事。

     “这是前面的船在卸货。

    ”周自衡道,“如果要排全球最忙碌港口,现在的瓜洲渡恐怕得排在前三。

    ” 不仅仅是从东瀛、新罗那边过来的,还有更远的婆罗洲、爪哇一带也就是东南亚和南亚的货都要从这里转运。

    甚至他还见过一两艘来自于西域以西的船队,来这里泊岸,应该是走的就是东南亚那边的航线。

     这时候的扬州,是绝对的国际大港口。

     他轻声对徐清麦道:“包括我们对外出口的玻璃和镜子,也是从这边出去,有一部分走岭南,一部分直接就从这边入海去东南亚。

    ” 徐清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最近两年,他俩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这越来越繁荣的航运。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初中就教过的政治经济学如是说。

     离开了扬州,通过西津渡去到燕子矶,便到了石头城。

    徐清麦与周自衡决定不再在石头城停留,直接换了小船,通过水路一路到了东山渡。

     东山渡这边也早有人来接。

     刘若贤的父母刘守仁、杨氏以及杨思鲁、赵阿眉、薛大等人都站在码头上等。

    赵阿眉和薛大也算是东山渡这边的名人了,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周家的人,此刻看他们似乎是在等人,有人热情送来了蜜水,顺嘴又问了一句是在等谁。

     于是,短短半个时辰,几乎是整个东山渡的人都知道了是徐神医要回来了。

     码头上都市乌泱乌泱的站了不少人。

     徐清麦下船的时候都有些震惊了。

     “见过徐太医!徐太医,上次就是你治好了我的疥疮,您可还记得?” “还有我,还有我,我老娘的眼睛就是您治好的。

    ” “徐太医您可算回来了!” “徐太医,这次回来还回长安吗?” “废话,徐太医肯定得回去,她可是太医咯!” 就算不是徐清麦的患者,其他人也几乎都在手工皂作坊以及其他的譬如卫生讲座上受过徐清麦的益处,因此都十分热情,都想要上来表示一下欢迎徐太医还乡的激动心情。

     李太医看得啧啧称奇,在心中暗道:“没想到徐太医在江南也如此受到百姓爱戴,并不比在长安差。

    ” 这让他对自己肩负的任务的意义以及责任感更加看重了。

     至于刘若贤,已经和刘守仁还有杨氏等执手相看泪眼,骨肉分别了两年多,这次总算是又重聚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周自衡和徐清麦也没在东山渡多做停留,告别热情的百姓们,直接回了江宁县。

    这一下,这趟的旅程才算是正式结束,可以好好的歇一歇。

     入夜,周自衡惯常地将徐清麦推到了床榻上。

     徐清麦叫苦不迭,这家伙,素了这么久了,这难不成想要一次性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