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0节

首页
    外,即使徐清麦用尽了各种手段,每日开会提醒和严厉监督,悲田院内还是感染了十几位院内人员,包括医师、医工、医学生和吏卒以及杂役。

    并且,其中的五人最终没熬过去。

     徐清麦坚持让他们单独火化,并且希望在他们的墓碑上能写上一段墓志铭,提到这段故事——就算最后他们只能成为一段尘埃,但最起码,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后人能够看到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件事。

     曾经有人,为了医学,为了他人,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待到所有的病人都送走了之后,以防万一,也为了让大唐上下都放心,悲田院里的医护们还自我隔离了十天,这才打开了升道坊的里坊大门。

     然后轰轰烈烈地搞了一场大消毒行动,让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做完这一切,这才一个一个地离开了悲田院。

     徐清麦先将孙思邈和刘神威送到了布政坊,自己并未回家。

     “我明日再回。

    ”她道,“明早,我先去上朝,待到朝会结束后才回家。

    ” 她怕一回家,看到周天涯的脸和熟悉的环境,自己就会软弱下来。

    而她要保持战斗中的状态,不能有一点点的松懈。

    于是,她目送所有人出了里坊大门,然后自己又留了一晚。

     第二日,徐清麦洗漱好,换上朝服,直接从升道坊去了皇宫,参加朝会。

     刚过去,就看到巢明在等她。

     “辛苦了。

    ”巢明道。

     “辛苦只是短暂的,”徐清麦摇摇头,然后道:“太医令,我今日可能会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 “无妨。

    ”巢明淡淡道,“太医院做下这等大事,就算是你发发脾气又如何?” 徐清麦噗嗤一笑,朝着他行了一礼。

     朝堂上,搬到了太极宫的李世民看起来志得意满,而痘疮之疫的圆满解决更是让他觉得这就是天意。

    所以,重点自然是要放在刚结束的时疫上。

     巢明出列道:“陛下,时疫一事其实一直都是由徐太医负责,不如让她上前来与您细说?” 今日是大朝会,徐清麦也是有资格参与的。

     李世民闻言,自无不允。

     徐清麦站了出来:“陛下,太医院自发现了一例痘疮患者后……” 她聊到自己到了悲田院后的一些举措,包括如何追溯病毒源头、如何与其他机构比如金吾卫、大理寺、长安县衙等等配合,又如何分门别类的隔离各种病患,以及运转起整个悲田院。

     太医院在这里面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等等。

     徐清麦抽丝剥茧,将事情的方方面面讲得非常清楚。

    大朝会上的很多官员尤其是低阶的官员们其实并不知道这件事的详细经过,因此听得格外的认真。

    并且他们在心中会暗自感叹,没想到太医院对时疫的反应会如此的迅速,而且后续的应对也都很及时很详尽,接触过实务的懂行的人其实都知道要做到这一点有多么的难。

     听到后面,许多官员的神色起了微妙的变化,看太医院的表情也变得很不一样。

     原本在他们看来,太医院不过就是一个给宫廷和百官们的医者的聚集地,却没想到,它能够做到这样多的事情,而且做得如此井井有条! 徐清麦话锋一转,声音带上了几分悲戚:“陛下,虽然时疫已经结束,但太医院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微臣想要仔细地在这儿对着陛下,对着诸公说一说。

    还请陛下恩准。

    ” 李世民肃然道:“准!爱卿尽管说!” 第171章 徐清麦深吸一口气,她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太极宫内: “陛下,这次痘疮之疫,悲田院总共收容了一百零四例确诊患者,其中治愈七十九例,死亡二十五例。

    臣曾经查阅以往的记录,痘疮一旦蔓延,十室九空。

    当然,这个是形容词,其实极不精准。

    微臣估算了一下,它在过往的死亡率应该是十之有四。

    这个,想必诸公,尤其是史官们应该不会有异议?” 史馆的一位修撰站出来道:“陛下,在痘疮初起时,微臣曾查阅过史书典籍,的确如徐太医所说,痘疮毒性猛烈,若是蔓延开,感染者往往只有六成甚至五成可以活下来。

    ” 他看向巢明和徐清麦,眼神中满是激赏:“所以,这一次若真如徐太医所言,太医院和悲田院恐怕在其中发挥了大作用!” “这的确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徐清麦朝他微微欠了欠身,表示感激,“而且更关键的点在于,以往痘疮一旦被发现,往往便是肆虐之势,横扫乡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