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2节

首页
    这也是一些太医十分有恃无恐的原因——他们很清楚,只要实在不是太过分,就可以稳稳的待在太医院。

     巢明和钱浏阳对现在的医学生们寄以重望,希望他们未来能改变这样的状况。

     他这个话,徐清麦却是不能接的,她刚想换个话题,巢明就走了进来,对她招了招手: “徐太医,随我一起去升道坊,陛下召见。

    ” 李世民去升道坊是源于在政事堂会议上,魏徵呈上的一篇赋,却是中书舍人岑文本在激动之余挥毫写下的。

    这篇赋里对太医院义诊一事十分赞扬。

     李世民看了后笑道:“这辞藻可不像是出自景仁之手。

    ” 景仁是岑文本的字。

     他素来才思敏捷,身为中书舍人,大部分的诏书都是他写的,文风想来沉稳,但这篇赋中对此事却充满了溢美之词,其愉悦和赞赏之情跃然于纸上。

     魏徵笑道:“景仁那日多喝了一些,且实在是激动。

    ” 岑文本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素来弘厚忠谨,一心为公,也难怪他对此事评价如此之高。

     李世民将那篇赋放在自己的案上,这篇赋里面还隐隐赞颂了一下他的勤政爱民,他看了后很高兴,打算稍候再多看几遍。

     “太医院此次义诊的确是做得很好。

    ”他同样不吝赞美。

     李世民其实在太医院上疏打申请的时候并没有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对他来说,每天要处理的政事一大堆,这件事不过是太医院内部的一件小事,上疏也只是走个流程意思一下,他们自己安排就行了。

     但他没想到,自己没注意到的这样一件小事在民间所造成的口碑远超过他的想象。

     “悲田院建造得也差不多了吧?走吧,去悲田院看看。

    ”李世民临时做出了决定。

     这就是此刻巢明带着徐清麦陪着他以及魏徵出现在升道坊的原因。

     巢明在对李世民介绍悲田院的即时情况。

     “这边是门诊大厅,沿着这条走廊进去就去各位医师们的诊室……” 李世民:“何为门诊?” 巢明看了一眼徐清麦,徐清麦立刻道:“门诊主要是区别于住院的概念,和寻常的医堂看诊是一样的。

    不过,这边有分为普通门诊和急诊。

    如果是急需抢救的病患,归急诊处理。

     “如果是手术后的病人,以及一些需要随时看护的病人,会要求他们在医院住下观察几天乃至一段时间,称为住院。

    ” 现代化医院的雏形的确是从手术方法出现划时代的进步而开始出现的,因为手术病人往往要住院观察,从而分开了门诊部和住院部。

     既然要建医院,徐清麦觉得那就要仿照最科学的形式来。

    当然,也要考虑到如今的社会风格。

    比如门诊部就分了两个院区,一个供平民出入,一个供士族出入。

    住院部,除了针对平民的床位之外,更高级的病房是完全独立的院落,环境堪比疗养院——没办法,这家悲田院的资金大部分募集自这些豪门士族,当然要为他们大开绿灯。

     而且,若是一个新的东西,只有民众得利,而上等阶级却完全从中获取不到任何的好处,那它在这个社会注定了会消亡。

     这就是现实。

     巢明道:“目前住院部只规划了三十个床位,应该暂时是够用的。

    ” 徐清麦点点头,主要是手术量不会大,要知道目前只有她一个人能动手术,一天一台撑死了。

     她道:“如果后续不出意外,下个月就可以开业了。

    ” 李世民有些惊讶:“竟然如此之快吗?” “陛下,确切的来说是只是第一期已经快建完了。

    ”徐清麦对这个比较清楚,她全程参与了一些空间布局的设计,“微臣等觉得先建好一部分就可以对外开业了,剩下的可以择期再扩建。

    毕竟,早开业就可以早救治许多病患。

    ” 李世民沉吟一下:“既如此,便让钦天监给你们选个黄道吉日。

    ” 魏徵也赞许的对徐清麦投去一瞥:“如此操作的确更好。

    ” 他又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