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陈远鸣的实际路数,但是杨书记还是欣然应下,锦上添花这种事情,自然多多益善。
随后话题又转到了下岗再就业培训和国企职工转型上,去年远扬集团旗下的两家新公司可都交上了出色答卷,省里对这事极为重视,不论是手段方法还是所处时间都称得上恰到好处,不会运用就不配当个政府官僚了。
也由于这件事,让杨书记对于陈远鸣的观感更为优秀,不争功还给创作机会的朋友多吗?用凤毛麟角都不为过。
陈远鸣这人太低调了,又从不吝于给盟友们提供各种好处,自然就让双赢成为现实,也让彼此的合作关系更为稳固。
有了这种默契,谈起事情当然舒心。
在定下了大致章程后,杨书记像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笑着对陈远鸣说道,“小陈,你对股票和期货市场应该相当了解吧?我这个门外汉就是咨询一下行家,你看咱们市里现在建立证券公司和交易中心,发展前景怎么样呢?”
愣了一下,陈远鸣笑道,“期货什么就先别想了,市场太混乱,这时抢着做反而容易造成恶劣影响。
股票嘛……”
沉吟了片刻,他终于说到,“股票这玩意可没有永远的牛市,只是最近行情应该会从熊转牛,来一些这方面的建设倒是个好机会。
”
对于两种市场截然不同的评价,杨书记微微皱了下眉,有点出于意料。
不过陈远鸣是从上海股市起家的,高层们多少都有些了解,有着这样的传奇经历,他的话当然也有足够的参考价值。
微微颔首,杨书记也摆出了笑脸,“股神的意见还是要听的啊,容我们再考虑一下吧。
”
“杨书记说笑了。
”
又笑谈了两句,陈远鸣就起身告辞,对于杨书记这样玩笑式的咨询他当然没放在心上。
只是很快,类似的问题再次摆在了面前。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上海和深圳都有人上门?”看着面前正襟端坐的宋厂长,陈远鸣皱起了眉头,“咱们的矿厂成立还不满一年,产量都没起来,不论是期货现货都沾不到边吧。
”
回家乡的第二件大事,自然就是到豫西那边视察矿山的发展,结果到了地头,宋毅第一个提起的并不是矿山近期的发展,而是一些金融方面的枝节。
原来在上个月,上海商品交易市场和深圳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相继找上门来,想要跟豫西矿业商谈钼矿的现货交易问题。
面对陈远鸣的疑问,宋毅无奈的笑了笑,“道理是这样,但是双方都很积极啊。
主要还是去年氧化钼价格太高了,有些人动了心思吧。
如无意外,三、四年内我们就发展为国内,甚至国际首屈一指的大型钼矿企业,到时候不论是现货还是期货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冷灶不烧还等着到时候抢锅台吗?”
这事确实有些超乎陈远鸣的预料了,毕竟如今钼金属还不在国家挂牌期货序列,甚至国际市场都还没有钼产品远期交易。
在期货市场上,稀有金属还是个无名小辈,只在现货市场流通。
不过钼金属毕竟是涉及钢铁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产品的价格也保持着一贯稳健。
当然,这种高价也是建立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力大量供给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当中国的钼矿开始规模化开采,并且倾销入西方市场,估计就是另一番面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