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没了后,大河以南已经好久没有过学校私塾了。
还有那十几个红小兵知青,一直把他们关在临河大队捡石头肯定也不行的,现在是他们之前在他们下乡的大队狠狠闹过,把该批斗的人都批斗了,即使他们失踪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他们下乡的大队估计都不会有人去知青办报告这事。
但这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人去吴城的知青办告了这事,这十几个知青留在临河大队也不好。
还有分配到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的几个知青,建设大队的两个男知青还好,和平大队还有两个女知青,她不能时时到和平大队看望她们,在她所不及的地方,她也怕分配到这些封建落后小山村的女知青们会出什么事。
许明月想着,要是许红菱走了,她能不能调几个知青到蒲河口来。
蒲河口人虽不少,能写能算的人还是太少了。
[192]第192章
许明月将要建小学的事情写在笔记本上。
现在水埠公社的一二把手都是临河大队出来的人,她若提出建学校,许金虎和江天旺不可能不同意,只要有他们同意,批出凭条,就可以继续为临河大队去水泥和砖瓦厂购买砖瓦。
临河大队和水埠公社都不缺钱,缺的反而是这些建筑材料和各种物资。
许金虎和江天旺两人都是坚持将家中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的人,许金虎的最小的女儿如今还在吴城读高中呢,江天旺的小儿子江建国也是读完了初中出来做事的,两个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不可能不同意这个提议,只是这学校建在哪里,到时候估计两个人又要吵死了。
前世临河小学最初便是建在许家村的,后来大约是觉得施、胡、万三个村子离的太远,读书不便,第二次建楼房小学时,校址便选择了正处于大队几个村子中央地带的江家村村头。
正好许红菱要走,许明月写好自己的建设小学的计划书后,就把蒲河口的事情暂时交给了孟福生和周宗宝,和许红菱一起去了水埠公社。
许红菱过去是要和许金虎说,蒲河口的事情稳定了,想要调回到大河以东的事情的。
哪怕她没有明确说,想和陈正毛一起,老父亲许金虎又岂会不懂,沉吟了一会儿说:“这样,你妹妹也高二了,现在吴城乱的很,她在学校也学不到东西了,我让她拿了毕业证后就来蒲河口,跟在你后面一段时间,你手把手教你妹妹。
”
许金虎一共三子二女,两个女儿一头一尾,一个是长女,一个是幼女,两人差了一轮还多。
许金虎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他要不是小时候在江地主家的私塾里跟着读过书,认识字,后来当村长的人也不会是他,而是他大哥。
之前吴城再乱,他都没想过让小女儿辍学回来,坚持让她把高中读完,可现在城里风气之乱,连他都看不下去了,刚开始批斗那些资ben家、地主、富农也就罢了,现在连高中的老师、初中的老师都不放过,学校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