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3章

首页
    ,许明月还不时的用普通话高声喊一句:“到水埠公社的知识青年来这里集合了!” 许凤发看着阿姐那懒懒散散的样子,原本不好意思张嘴开口说普通话,被许明月带的,也不由别别扭扭的用他的方言普通话喊:“水埠公社的知识青年来这里集合!” 才喊了一句,他脸就立即红透了,觉得很不好意思。

     要不是四年来,他经常听到阿姐和阿锦就这么用普通话和姐夫说话,语调语气无比自然,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和别扭的模样,他听的习惯了,不然真不好意思开口。

     在村里,谁要‘偏态’说普通话,那是要被全村人鄙视的,除了阿姐和阿锦,村里人都认为孟福生是外地人,阿姐和阿锦不说普通话孟福生就听不懂,逐渐的也就接受了跟孟福生说普通话的许明月和阿锦,主要是许明月可以前一秒还在和孟福生说普通话,下一秒就能无缝衔接的和村里人说方言,无比的丝滑。

     本来过来接知青这事,也轮不到许明月来做,毕竟人家一二十三级的干部了,但全村会说普通话的,只有许明月一家三口,这回来的知识青年全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城市,派只会说本地方言的人去接,江天旺有些不放心,这才叫了在蒲河口的许明月姐弟去。

     蒲河口距离邻市的火车站近,许明月也有船,接新来的知识青年也方便。

     至于许凤发,纯粹是被她带来当苦力的。

     旁边还有别的公社来接知识青年的,他们原本只是空着手木讷的站在火车站外等人,听到许明月的喊声,看到许凤发手中举得大木牌子,这才摸摸头:“咱们咋没想到也举个牌子呢?” 虽然他们大队的人识字的不多,但也是有几个认识字的人,有了这木牌子,就不用扯着嗓门喊人了。

     他们倒是想学着许明月用普通话喊人,无奈不会说,只能用地方方言大声喊着和许明月同样的话。

     他们这地十里不同音,周围又只有邻市有火车站,下面的县城都没有火车站,知识青年下乡,都是来这里接,一时间火车站外面,喊什么方言的都有,乱糟糟的喊成一团,别说外地来的知识青年了,就是本地人的许明月,想在这一群乱糟糟的声音中,把方言准确的翻译成普通话的文字,准确的分辨出这些人来自哪个公社都不容易。

     不一会儿,就有许多扛着大包小包行李的青年男女们,陆陆续续从火车站里走出来,无一例外,所有从火车站内走出来的知识青年们,首先便是循着许明月清脆的叫喊声,往她这里来,来了后就问:“我是去五公山公社插队的知识青年,请问五公山公社是这里吗?” “我是去落山公社插队的知识青年……” “我是去河水圩公社插队的……” 一时间人全都蜂拥到许明月这里来,把她和许凤发团团围住。

     许明月只好高举着手中的木牌子:“这里是水埠公社,去水埠公社的知识青年来这里!” 一个高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