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差不多,时间也过去快十天了,这十天里,她基本都是白天在蒲河口,晚上回村睡觉,孟福生基本与她同在蒲河口,阿锦白天就在赵红莲那,和许小雨一块儿玩。
许明月也把高顺所需要的红薯和黄豆给他送了去,红薯粉五十斤,黄豆二十斤,藕粉五斤,外加一斤粗盐。
因为后续高顺就没有收任何费用了,还包了她以后的船只保养,许明月还额外送了他半斤冰糖。
如此过了半个月,山上的竹笋也越来越多了起来,蕨菜头也终于抽了芽。
这些竹笋刚冒了点尖尖,就被山里山外的村民们,差点把竹子根都挖了。
临河大队也一样,哪怕临河大队没有别的大队那么缺粮,大队部也说了,竹笋别挖绝种了,山上的竹子死了大半,要让竹子养一养,竹笋大一些再挖,也没阻挡这些人掘地三尺的挖竹笋。
外村的人更是为了抢蕨菜头打的从山上滚到山下,每一天都很热闹。
野菜冒了芽,就也到了要为春耕做准备的时候,农田要开始犁田、上水、推平整。
春耕还未开始,现在临河大队的工作就只有许红桦带领许家村的人去挑堤坝,许主任之所以让许明月回许家村来帮许红桦,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许红桦年轻,震慑不了村里的很多老油条,还有一点,就是当初在他上位当大队部生产主任的时候,实际上还有另外几房的生产队长,也在虎视眈眈的盯着生产主任的位置,这几个生产队长年龄大的和许主任同年龄段同辈分的,年龄最小的也比许红桦大,结果是辈分最小的许红桦当了生产主任,他们心里又怎会服气,又怎么会没有怨气?
许主任在村子里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龇牙,许主任不在村子里时,他们又怎么会听许红桦的?不光不听,还会拿长辈的威风压他,而下面的各生产队的队员们,大多数都是和许红桦一辈的同龄人,他们各房的人,又只会听他们那一房队长的话,许红桦新官上任,工作开展的并不很顺利,主要体现在一个新年过完了,各个生产队的人都懒洋洋的,干活时磨洋工。
许红桦又岂会惯着他们,谁任务完不成,就让记工员扣工分。
这些人全都是村里的老油子,他干活磨洋工不要紧,你要扣工分,他们就急了,他们一着急,就打人!
打谁?
打记工员!
新考上来的五个记工员,除了许凤莲和许凤发外,许家村还有一个大房的年轻人,江家村两个人,这些年轻人又哪里是那些老油子们的对手?尤其是许凤莲,还是五个记工员里,唯一的姑娘,将来又是要嫁出去的,他们就盯着许凤莲好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