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5章

首页
    南了,可省南的灾情也不容乐观,一年一年被征调走的粮食,让省南本土的老百姓都活不下去,饿死了很多人,更别说给灾民一口饭吃了。

     许明月一直关注着和平大队吴家村的奶奶,不知道是不是她过来后的蝴蝶效应,这个时空的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都在河滩套种了红薯和大豆,哪怕他们的粮食也被征调走了很多,可靠着河滩上收获的大豆、花生,还是让两个大队的人艰难的存活了下来。

     但也只是活着。

     他们虽不是外来的灾民,却并不比外来的灾民好上多少,更糟糕的是,他们这样的小村子,还要时不时的遭受来自灾民和大山里的人出来打杀和抢掠。

     许明月是亲眼目睹了这个时代的人生存之艰难,生存环境之险恶,他们除了要对抗天灾,还要对抗人祸。

     到旱灾第三年的时候,哪怕许家村有民兵小队守着,村里壮劳力们都被拉出来日夜巡逻,也没逃过山里出来的山匪。

     也好在许家村人凶悍的要命,和山匪们打的头破血流都不退让一丝一毫,才使得许家村没有遭受什么损失。

     许明月累积了三年的碘酒和棉球,也终于派上了用场。

     至于碘酒的来源,她嫂子生孩子前,她去邻市医院用票换的。

     早在一年前,临河大队几十万上百万斤的水稻、红薯被征调上去后,许明月就升任了水埠公社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了蒲河口农场的妇女主任一职,从原本的二十八级干部,升到二十五级干部。

     级别的跳跃伴随的就是工资和供应票的上涨,她的工资和票证在整个临河大队,仅次于蒲河口农场的许主任。

     都知道她工资高,票多,但具体工资多少、有什么票据也没人知道。

     票据是有时间限制的,到期不用就废了,所以她如果提前买了碘酒和棉球在家备着,那可再正常不过了。

     而且那碘酒瓶子黑乎乎的,上面的标签撕了,里面的水也黑乎乎的,涂在伤口上,大家也分不清那是什么药水,反正就是药水。

     这时代的很多药水,都是这样黑乎乎的,也没人怀疑那是什么药水。

     有药水给涂伤口就不错了,谁管那是什么药水啊? 至于纱布,许明月说没有,也有,说有,也没有。

     她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