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5章

首页
    非常多,包粽子、春耕的时候撕成一根根的细绳捆秧苗、编草鞋、搓成结实的绳子等等。

     赵红莲和老太太过来捡蓼叶,是为了做千层底的,只有在鞋底种一层一层的刷了蓼叶的千层底,才是最结实最耐磨的最好的千层鞋底。

     赵红莲没有别的拿得出手的,就想给大姑姐和小阿锦一人做一双千层底鞋。

     * 临河大队还在有条不紊的收麦子,铺河口因为面积太大,农场现有的人还是太少,又雇了些灾民帮他们收麦子,收完麦子,就是翻地,将麦秆翻入到地下,再撒上切碎的芦苇和鸭粪,埋在土里,将河滩聚集起一垄一垄的样子,开始种春红薯和大豆。

     临河大队也没闲着,种了冬小麦的地,开始施肥种红薯大豆,其它的地套种玉米、土豆、花生,就连田埂上都没有放过,种了可以饱腹的南瓜、葫芦、丝瓜之类。

     不幸的消息是,他们的红薯刚种下去,冬小麦才刚晒干入库,上面征调粮食的人就来了。

     这次他们主要征调的地方,就是铺河口。

     铺河口一个农场的田地,就能赶上好几个大队的田地,还全部都是肥沃的农田,更难得的是,这里没有要分工分的村民,收上来的粮食,除了留下的铺河口农场维持日常所需的粮食,剩下的粮食全都被征调走了。

     许主任不让临河大队的粮食被征调太多,铺河口的粮食征调,许主任却没拦着。

     拦着做什么?这又不是他临河大队的粮食?这些粮食拉上去,可全是他的政绩! 尤其是在这种全国性的大灾害,全国都缺粮食的时代。

     铺河口农场的小麦虽因干旱受到了一点影响,但因河滩土地肥沃,又靠近水源,不缺水,亩产达到了五百多斤,六千多亩地,总产量达到了三百多万斤。

     这么多的粮食拿出来时,别说周书记、孙主任他们脸上笑开了花,上面下来征调粮食的领导们,何尝不是笑开了花。

     在全省都遭受灾害,今年粮食几乎全军覆没的时候,这接近三百万斤的粮食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