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7章

首页
     许家村的人原本不应该听她的,可她的态度实在太理所当然,指挥起人来,让人不知不觉的跟着她的节奏,她怎么说,那些人就怎么做。

     当然,也和孟技术员指挥他们套种技术,真的有效果了,也有关系。

     临河大队本就以山地为主,适合种植水稻的田地很少,原本在许明月的建议下,这一季的秋季作物主要就是以种植秋红薯为主,要知道,这时代玉米、小麦、水稻的产量都只有两三百斤,唯独红薯,能够达到亩产千斤。

     虽然和现代动则亩产六七千斤甚至上万斤不能比,可红薯在这个时代,和其它农作物相比,绝对是高产量了。

     加上又有孟技术员建议的农作物套种,今年秋季农作物中,除了原本的亩产千斤的秋红薯外,每亩地中还获得了套种的接近五十斤大豆的产量。

     一亩地产约五十斤大豆,整个临河大队五个村落的山下土地总种植面积大约有七百多亩,也就是光大豆多出约两万斤,其余玉米、花生、土豆等产量也有五千斤到一万斤不等。

     在这样的产量下,别说许明月指挥他们怎么收,又怎么给土地增肥了。

     许红桦和整个临河大队的人,原本因为一直不下雨而愁苦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脸,一个个因为贫穷,即使年轻也布满沟壑的脸上,脸上褶子笑的更深了。

     原本因为双抢后被征调走粮食而担忧愁苦的眼睛里,总算有了些光彩。

     他们终于不用担心,粮仓里的粮食,支撑不到来年粮食成熟了。

     [59]第59章 许大队长在得知秋季作物收成了这么多粮食后,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尤其是那多出来的两万多斤大豆,上万斤的土豆、花生,完全就是意外之喜。

     尤其是,今年秋季作物,没有再种水稻、小麦之类,而是全部换成了亩产千斤的秋红薯。

     这要换成水稻、小麦之类,一亩地的产量最多三百斤,加上今年旱情影响,能有个两百多斤就不错了。

     这时候最重要是什么? 粮食! 不是吃的有多好,而是要保证不饿死人! 尤其是这都十一月份了,一场秋雨都没有下,去年这时候至少还下了两场小雨,这让许大队长对明年的天气情况也很不乐观。

     大队书记知道现在外面旱情严重,还想把今年秋季产量向上报的高一点。

     差点没被许大队长骂个狗血淋头! 但是他们这边种了秋季作物,公社上面是知道的,大队书记哪次去公社开会,不会和周书记说起这事?不说周书记了,孙主任是亲自来过临河大队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