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市里领导又是直接到省里,省里正在为辖区内的灾民焦头烂额,突然得到这样一个可以给辖区内灾民活命的机会,几乎是立刻做出了决定,迁移灾民,当然不会去跟邻市领导同志一声。
邻市的大领导们直接跟吴城上面的市领导们告状,结果上面将更多的灾民运到了邻市的无人区大河滩,一时间,围绕着竹子河的大河滩边,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灾民。
灾民的到来,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本地居民带来了混乱和治安上的不稳。
有些安份的灾民还好,只在河滩边挖莲藕,等到他们吃饱了,身上有了力气,就难免会往有人的村庄去寻求更好的生活。
安稳点的还好,在受灾严重区域活不下去了,就带着儿女一路乞讨而来,或是直接被上面领导用大船运送过来,头发早已像鸟窝一般,但好歹还是女人,就找了当地娶不到媳妇的老光棍,直接凑成堆,就成了一家人。
很多本地找不到媳妇的老光棍,或是未成家的人,都选择这些外地乞讨来的女人,往年还要彩礼新衣服什么的,即使是灾年娶亲,没有五斤藕粉,也是娶不到媳妇的。
现在可好,直接老婆孩子齐全了。
一般能够千里迢迢被带到这里孩子,大多都是家里八、九、十岁大的男孩子,女孩子很少有被带出来的,实在活不下去了,卖给别人家当童养媳都是个出路。
娶不到媳妇的老光棍们也不在意她们带来的孩子,能够带出来嫁人,说明老家肯定是男人没了,孩子也回不去了,就算回得去,那么大老远的路过来了,孩子还找不找得到自己的家都说不好,这好好养大了,和他们亲儿子有啥区别?
这些灾民中,极少有带女儿一起出来乞讨的。
女人还好,男人要是进入附近的村庄,那就是灾难了。
没有一个村庄会欢迎男的灾民进入他们村庄的,发现这样的灾民,都是挥舞锄头、扁担驱赶。
本地人哪怕粮食都被征收了大半上去,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又是秋收的季节,哪怕因为旱情,今年秋季山上的毛栗子生长没有往年的饱满,可依靠着山上的栗子和河里的产出,本地人哪怕吃不饱,可也不像灾民一样,饿的皮包骨头,力气自然是要比灾民们力气大的。
邻市的人也想往蒲河口农场这边驱赶。
许大队长所在的蒲河口农场,就仿佛一个天然的屏障,将所有妄图往南边去的灾民通通挡在蒲河口靠邻市的位置。
哪怕有少部分灾民穿过了蒲河口,到达了和平大队,甚至建设大队,能够来到临河大队的灾民也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