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霍翎提起“宗室”和“宁信大长公主”,阳安先是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
是了,她年纪轻,辈分浅,由她来办宴会,哪里有以宁信大长公主的名义来办更好呢。
“这件事情想办得好,还得由母后牵头,再请姑母出面办一场宴会,我这个小辈就负责在旁边敲敲锣,跑跑腿。
”
霍翎看她已经心中有数,就没有再继续提点。
只要大方向没有出问题,一些小的细节,让阳安自己发挥就是了。
……
宁信大长公主每年办的宴会,没有十场也有八场。
侄女找上自己帮忙,为的还是做善事,她自然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有宁信大长公主帮忙搭台,阳安长公主这一出戏唱得极好,各府女眷都很给面子地来参加宴会。
宴会过半,宫里还来了人。
无墨送来了霍翎赏赐的美酒,以及整整十万两银子。
这笔钱是从霍翎私库里拿出来的,全都捐给慈幼局。
太后娘娘如此大手笔,各府女眷当然也要有所表示,一时间,捐钱的,捐物的,出力的,响应者不绝。
阳安长公主还拍着胸口保证,等到京师慈幼局建成了,她会在慈幼局门口立一块碑,将所有捐过钱、出过力的女眷名字都刻在碑文上面,让受过她们恩惠的孩子们,都能感念她们的恩德。
这可把各府女眷高兴坏了,没想到自己还有立碑著文的机会,听着就光彩。
朝臣们收到风声,除了在心底嘀咕几句,也不可能站出来反对自家女眷跟着太后、大长公主和长公主一起做善事。
有人欢喜,自然也有人忧愁。
在阳安长公主为了慈幼局之事奔走各方时,陈浩言也收拾好了行李,准备趁着洛河还没冻结前乘船南下,去江南各地巡视。
洛水岸边,亲朋好友前来送别。
该说的话,该交代的事情,陈浩言早就说过、交代过了,所以这会儿他也没有多言,喝了一杯文盛安敬的酒,彼此道了句“珍重”,就准备登船。
突然,几道骏马疾驰声由远及近,来人高呼:
“陈御史,请留步。
”
崔弘益翻身下马,行至近前,将手里的匣子递给陈浩言:“陈大人,这是太后娘娘为您准备的临行礼物。
”
陈浩言早就收到了宫中的赏赐,他没想到太后娘娘还会另外给他准备一份临行礼物,微微一愣,才伸手接过。
崔弘益脸上堆满了笑:“陈大人还记得奴才吗?”
陈浩言被问得有些懵:“崔内侍说笑了。
你是太后娘娘的内侍